广西柳州 探路土壤环境管理
发布时间:2022-06-19 12:10:47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admin  点击:7851次

  2018年,广西柳州市成为自治区首个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经过近4年的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实践,全市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污染地块等突出土壤问题的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土壤污染防治制度创新初见成效,覆盖先行区的土壤环境管理体系基本建成,在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治理与修复等方面形成了可借鉴的模式。

  摸清土壤环境质量底数

  柳州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于1958年建厂的老化工企业,由于长期从事双氧水、合成氨等化工产品生产,对土壤造成了污染,其位于市区的生产基地已于2019年关停。当记者来到这里时,看到监测技术人员正对该地块开展污染情况调查。

  “我们在这块地铺设了2000多个监测点开展调查,目前调查分析工作还在进行中。从我们调查得出的初步结果看,主要是氨、氮和重金属污染。”北京伦至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章说。

  “这个地块面积约1166亩,我们在对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状况进行详细调查后,将进行风险评估并编制修复方案,实施治理修复。”业主单位柳州元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资产管理部部长杨宁说。

  除了对企业停产地块开展监测治理,柳州市对在产企业也开展了土壤污染风险管控试点。柳州市生态环境局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部分重点监管单位周边土壤和地下水开展监测。目前开展了第一阶段共8家企业的周边土壤和地下水监测。此外,还在柳城六塘化工工业园区开展在产企业土壤污染风险管控试点。

  “这些措施为摸清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周边土壤环境状况和成因分析夯实了技术基础,同时为对重点监管单位进行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或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柳州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科科长周毅说。

  为了提高监测工作质量和效率,柳州市发布实施《关于进一步做好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工作的通知》,从供地源头到土地征收、出让、再开发利用等全过程进行把关,杜绝污染地块未经治理就开发利用。

  同时,柳州市先后制定了《柳州市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土壤及地下水环境自行监测技术指南(试行)》等6项管理制度文件,结合地方实际在全区率先开展土壤环境背景值专项调查,率先完成市级土壤环境管理专家库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样品库工程建设,在全区率先搭建起土壤环境管理的基本框架体系。

  通过开展重点行业企业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土壤环境背景值专项调查、重点生态功能区土壤环境调查,柳州市逐步摸清土壤环境质量底数。“2019年以来,柳州市共完成218个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评审,项目评审数量居全区第一。”周毅说。

  保障土壤环境安全

  在对土壤污染状况进行监测调查后,下一步就是进行评估并开展治理修复。2019年以来,柳州市共实施开展10余个污染地块修复治理工程项目。在原柳州市环东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地块上,记者看到修复工作正在忙碌地进行着。

  工程机械正将污染的土壤挖起运送到一个处理大棚,专门设计的机械将土壤筛分出石块,然后进行拌药暂存,等第三方机构检测合格后回填。

  “这里原来是生产金属材料的,所以主要污染物为锑、锌等重金属。我们采用添加磷酸二氢钠、氢氧化钙等对重金属进行固化稳定化,可以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危害风险。”修复施工单位香山红叶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周波说。

  据了解,这个地块共有2万立方米的土壤需要治理,目前已处理了1万多立方米。按照规划,这里将会建成一处公园绿地,附近居民又将多一个休闲锻炼的好去处。

  另一个风险管控及修复治理项目柳州市造漆厂原场地,治理者既要对重金属铅和有机污染物复合污染场地,精准组合和实施4项土壤修复技术进行修复,又要对场地内3栋被列为柳州市历史名城保护建筑工业厂房进行保护,污染因子多,修复技术多样,治理难度大,因此被列入国家示范项目。

  项目因地制宜采取了保留工业历史建筑、原位和异位修复技术相结合的实施方案,创新采用了“地上保护+地下修复”的治理模式。在运用多项土壤修复技术工艺的同时,还在建筑外围建立钢板支护墙,实时监测地基沉降和定向位移,确保建筑文物安全。

  项目完成后,柳州市造漆厂工业用地将变更为城市绿化、社会停车用地以及博物馆,成为一片生态可接受的安全开发利用土地,保障人民用得安心。

  “在工业历史保留建筑物内开展原位热脱附修复污染土壤更是国内首例,项目前期调查对异味污染土壤范围的划定也具有示范意义,为污染地块修复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技术和监督管理方法。”柳州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科高工黄荣说。

  提升污染管控效能

  由于区域内土壤污染物种类多、方量大,按照传统的原地修复和回填模式,修复周期长、成本高。为解决这一问题,柳州市积极谋划并正在建设广西首个土壤污染无害化处置中心。

  建设中的污染土壤无害化处置中心位于鱼峰区叶山路静脉产业园,由广西柳州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1.8亿元建设,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污染土壤暂存区、新型墙体材料生产车间、固化稳定化处置车间、土壤待检区及其他配套设施等。

  “污染土壤无害化处置中心以资源化利用为主,我们的思路是把污染土壤运过来,采用高温烧结生产墙体材料+固化稳定化处置方式,1年可实现22万立方米的污染土壤固化稳定化,在提升修复效率的同时,使修复成本降低50%以上。”该公司副总经理袁坚说。

  污染土壤无害化处置中心的建设,节省了修复治理投资成本、缩短了修复治理周期、降低了二次环境影响,对加快污染场地开发利用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迈出了规模化污染土壤高效治理及资源化利用的新步伐。

  由于土壤污染防治具有投入大、周期长、收益低、治理难度大等特征,导致社会资本投入不足。而以专项基金形式来参与修复治理工作,在全国范围内都没有成熟运作、可盈利的模式能够借鉴,运营难度较大。由柳州市财政局与金控明德基金公司共同发起设立的私募基金——柳州鑫环土壤修复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以下简称“鑫环基金”),是在《土壤污染防治基金管理办法》规则下的先行尝试。

  鑫环基金在管理人通过对土壤污染地块的修复义务主体、地块修复后的受益主体或土壤污染修复项目主要承建和运营主体等拟投项目进行充分尽调后,以完整设立风控条款为手段,以股权投资为具体确权方式,约束投资款项全额用于土壤污染的治理修复工作。

  2021年鑫环基金完成第一笔专项基金项目投资落地,对柳州市北城都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宗富民松香厂污染地块的修复治理项目出资400万元。

  “‘十四五’时期,柳州市将总结探索本地化的技术经济体系和工程技术规范,加快土壤污染防治基金建设及修复产业化发展鼓励政策的制定,使柳州的土壤污染综合防治水平走在全区前列。”柳州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龚继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