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包方不具备相应资质,劳动者受工伤谁担责?
发布时间:2025-02-13 17:29:19  来源:人民法院报  作者:admin  点击:1122次

本报讯(记者 谢君源 通讯员 邓汝辉 谢采洪 冯珉珊)在建设工程领域,工程承包企业将工程转包、分包的情况并不鲜见。但有一些承包方并不具备相应资质或用工主体资格,此种情形下,劳动者在工作中受伤,构成工伤,谁应承担工伤赔偿责任?近日,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劳动争议纠纷案,维持了一审法院的判决,判决将工程转包给不具有建筑资质及合法用工资格承包方的用人单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支付受工伤的劳动者各项费用共计26万余元。

某小区业主与科某公司签订总承包合同,将该小区的电梯加装工程发包给科某公司。科某公司与周某签订施工合作合同,约定周某为前述工程的土建部分的实际施工方。周某又与张某签订承包工程合同,约定周某及科某公司将部分工程委托给张某。

随后,张某带领贺某等人进行作业。施工过程中,贺某从脚手架平台掉落导致受伤。贺某申请工伤认定,人社部门作出《认定工伤决定书》,认定其受到的事故伤害为工伤。

2022年5月,贺某申请劳动争议仲裁。仲裁机构作出裁决:科某公司需支付贺某各项费用共计26万余元。科某公司不服仲裁裁决,认为其与贺某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无需承担工伤赔偿责任,于2023年7月向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经查明,周某不具有建筑资质及合法用工资格,科某公司、周某、张某均未给贺某购买工伤保险。

白云区法院审理后认为,根据《认定工伤决定书》以及调查报告显示,科某公司将其承包的部分项目分包给不具有建筑资质及合法用工资格的周某承包,周某又将该工程转包给张某承包,张某聘请贺某进行施工,贺某在施工过程中受伤。依据有关司法解释规定,科某公司将承包业务转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周某,应当作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主体。因科某公司未为贺某购买工伤保险,根据《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第四十一条之规定,应由科某公司向贺某支付工伤保险待遇。故判决科某公司支付贺某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停工留薪期间工资、护理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复诊医疗费、鉴定费共计26万余元。

科某公司不服,提起上诉。广州中院二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法官说法

本案中,科某公司将其承包的部分工程分包给不具有建筑资质及合法用工资格的周某承包,周某又转包给张某,张某聘请贺某进行施工,贺某在施工过程中受伤。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条第一款第(四)项“用工单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将承包业务转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者自然人,该组织或者自然人聘用的职工从事承包业务时因工伤亡的,用工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的规定,科某公司应当作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主体。科某公司以其与贺某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或合同关系为由而主张的无需承担工伤保险责任于法相悖,法院不予采纳。

工伤保险本质上是一种社会保障,国家建立工伤保险制度,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强调对工伤劳动者及其家人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

在此提醒,用人单位在将承包业务转包时,应当遵循相应的法律规定,认真审核承包方是否具备相应的资质或用工主体资格,并对由此产生的法律风险进行预判评估,避免违法转分包或提供挂靠业务导致的不利后果。同时,应依法为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主动承担工伤保险责任。劳动者因工受伤后应及时保存相关证据并向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