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2月13日电 (记者黄盛)中国期货业协会2月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以单边计算,1月全国期货交易市场成交量为5.53亿手,成交额为48.8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0.09%和11.01%。其中,商品期货期权1月成交量5.30亿手,成交额30.3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0.03%和4.37%;金融期货期权1月成交量为0.23亿手,成交额为18.5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4%和23.9%。
分交易所来看,1月,上期所成交量为1.52亿手,成交额为13.7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48%和31.46%;上期能源成交量为0.12亿手,成交额为2.60万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8%和28.53%;郑商所成交量为1.87亿手,成交额为6.75万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14%和增长5.14%;大商所成交量为1.63亿手,成交额为6.47万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1.03%和19.62%;中金所成交量为0.23亿手,成交额为18.5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4%和23.9%;广期所成交量为0.15亿手,成交额为0.7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8.54%和54.97%。
从市场持仓量看,1月末全国期货市场总持仓量较上月下降4.47%。
按照成交额统计,1月排名各商品期货交易所前三的品种分别为上期所的黄金、白银、原油,郑商所的烧碱、菜籽油、菜籽粕,大商所的棕榈油、豆粕、豆油,广期所的工业硅期货、碳酸锂期货、多晶硅期货;按照成交量统计,排名各交易所前三的品种分别为上期所的螺纹钢、白银、燃料油,郑商所的烧碱、菜籽粕、PTA,大商所的豆粕、棕榈油、聚氯乙烯,广期所的工业硅期货、碳酸锂期货、工业硅期权。
浙商期货董事长胡军向记者表示,1月期货市场成交整体稳中有升,板块成交呈现分化。商品市场中贵金属和有色金属成交活跃,反映美国关税政策加码、地缘风险持续及全球供应扰动三重驱动。金融期货市场成交活跃,其中股指期货韧性凸显,例如科技、消费电子、传媒等题材于一月中旬强势反弹,带动中证1000期货量价齐升,反映了在积极的政策基调下,市场对今年国内经济结构优化、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具备信心,国债期货市场成交继续火热反映市场对经济预期关注度较高。
中州期货研究所所长金国强向记者表示,1月期货市场成交额同比增幅明显大于成交量,而1月商品期货价格同比基本持平,金融期货价格同比却明显抬升。这说明期货市场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一是金融期货主导市场增量,随着逆周期调节政策的发力,投资者心理预期与风险偏好正在发生改变,对股指期货、国债期货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大幅上升;二是商品期货出现分化,贵金属一枝独秀,其他商品阶段性轮动,避险情绪依然占据主流,整体商品市场亟待供给改善和需求复苏。
一德期货宏观经济分析师寇宁也向记者分析,1月在海外市场风险加大及国内经济复苏预期增强的共同影响下,期货市场活跃度有所提升。从海外市场看,全面加征关税威胁加大、海外市场避险情绪升温及大宗商品供应紧张,带动黄金、原油、有色金属价格走高;国内方面,地产、消费、基建需求自去年四季度以来逐步改善,提振了市场对国内经济增长的信心,建筑业信心在市场淡季依然走高,提升了春节后投资恢复的积极预期,推动了黑色系商品1月的持续上涨。
业内人士表示,1月受多因素影响,铜、锰、铝、黄金价格走势较强,黑色系商品今年以来逐步走高。2月以来,在国际金价屡创新高的背景下,商品市场维持较高波动性,国内期货期权市场或继续保持活跃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