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场景应用挖掘氢能降本空间
发布时间:2020-07-09 15:01:00  来源:中国能源报  作者:王雪梅  点击:282次

核心阅读

 

氢气制取方式、制取场地以及储运方式都会影响最终成本,因此氢的成本是动态的,目前氢成本最低可至20元/kg以内,根据不同的场景选择产业链的最优方式,是氢能产业取得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目前,应用于纯电动汽车的锂电池正面临续航里程、充电时间和使用寿命等技术瓶颈,与此同时,具有加氢时间短、续航里程长、能量密度大等优势的氢燃料电池技术日益受到市场关注。

 

有专家认为,氢能成本高企问题突出,相比纯电动汽车难以形成竞争优势;但也有专家认为,氢能成本是动态变化的,可在不同的应用场景挖掘氢能的降本空间。

 

(文丨本报实习记者 仲蕊)

 

氢能发展规模取决于降本空间

 

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氢气年产量超过2000万吨,累计推广应用的燃料电池汽车数量达5000多辆。多地出台氢能产业扶持政策,山东、上海、广东等地开展小规模的示范应用。

 

氢能否实现规模应用,不仅取决于储运技术和安全性,同样取决于其经济性。多位专家向记者表示,氢能作为未来社会的基础能源之一,降低成本是永恒的主题与使命,在可再生能源技术加速迭代的背景下,“绿氢”在经济性上也将完胜化石燃料制备的“灰氢”。

 

业内人士指出,我国氢能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各工业制氢产区的氢气目前仍以就近消纳为主,随着各地陆续布局氢能产业,氢能的储运和氢燃料电池相关技术不断突破,降低氢能产业链上各环节的成本,成为关键。未来,氢能的发展规模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降本空间。

 

根据不同场景选择最优氢能动态成本

 

氢能最终成本与制氢方式密切相关,有专家认为,电解制氢成本太高,高达44.49元/kg,即使未来成本有所下降,仍无法和电价相竞争。氢燃料汽车需要有成本更低的运营模式,才能形成对纯电动车的竞争力。

 

对此,上述业内人士强调:“氢气制取方式、制取场地以及储运方式都会对最终成本造成影响,因此氢的成本是动态的,目前氢成本最低可降至20元/kg以内,根据不同的场景选择产业链的最优方式,是氢能产业取得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北京东润环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邓建清强调:“短期内,绿氢在我国的东北、华北和西北等三北地区具备低成本条件,用氢企业可以根据这样的特性布局使用场景,降低制氢成本,实现绿色发展。另外,在现有条件下,工业副产蓝氢也具有很好的低成本应用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电价对氢成本的影响虽然很大,但邓建清表示,目前在国内,电价对氢成本的影响并不起决定性作用,度电成本和制氢技术效率共同决定了氢能成本。

 

目前,业内呼声较高的降本方式,是利用弃风弃光发电制氢,但邓建清认为,使用弃风光电降低制氢成本是伪命题,弃风、弃光是管理、技术、政策不到位导致,被弃的风、光电力成本在投资形成的刹那就决定了度电成本,因此弃风弃光发电制氢这一方式仅仅是为了不浪费电力而采取的补救措施,不能真正降低氢能成本。

 

“如果将弃风弃光发电制氢,进行储存,或许可以解决电网平衡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索。”邓建清进一步补充称。

 

价值因时空差异而不同

 

“对氢气或液氢而言,在绿色航空、无人机运输,城际卡车物流运输、荒野矿业运输、远洋绿色轮船运输等应用场景具备独特优势。”邓建清表示。

 

邓建清认为,未来,通过提升技术和效率,制氢的成本最终会大幅下降。此外,在很多应用场景中,氢拥有无可替代的优势,例如在长距离、大耗电的冷链物流、航运等场景中,氢能比电能更具竞争力。

 

“除了价格外,应用体验才是能源品类在独特场景下胜出的关键要素。”邓建清强调,氢与储能电池、汽油一样,都是移动能源,其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随着环境的不同而改变,例如,白天与晚上,电能对于汽车的价值不一样,在海上与在陆地,氢能的价值也不一样。

 

“在未来,根据不同应用场景,氢电混合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例如一辆长途旅游房车或冷链物流车在城市使用时,充电成本较低,但在远郊或城际高速,氢燃料电池则可发挥动力增程的独特作用。”上述业内人士补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