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余常海
风铃摇,清脆响,黄桷树,小村庄。
时隔多年,69岁的金刚碑村原居民赵淑英和乡邻被邀请回到了曾经的“家”,眼前的一幕幕,让她仿佛回到年轻时一样,还是记忆中那条路、那棵树、那片瓦……
拥有数百年历史的金刚碑村,是重庆市北碚区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形成的生态人文网红景点,吸引八方来客。
独特的生态与人文资源,是北碚的先天优势,如今,北碚更是将资源保护利用与发展旅游、推进城市更新结合起来,用生态重塑的方式让记忆重现。
古树合围的村落
位于缙云山脚下的金刚碑,曾经煤运发达。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内迁重庆,为躲避轰炸,三千名流来到北碚。金刚碑地势隐秘、环境清幽,名流因而云集于此,这里也因此成为“抗战重地”。
对赵淑英来说,最深的印象却停留在了1981年。当时长江上游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大范围持续暴雨,嘉陵江处于此次暴雨中心,发生百年一遇的大洪水。
位于嘉陵江边的金刚碑也未能幸免,赵淑英及姐妹的房屋均不同程度受损。洪水后,不少本地居民外迁。随着时代的发展,赵淑英离开了金刚碑,当地居民也越来越少,2012年,随着最后一批原居民迁出,金刚碑正式开启了生态重塑的脚步。
重庆金刚碑温塘聚落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刚碑公司”)承诺,金刚碑村的自然资源是其看重的优势之一,开发时一定会保证金刚碑山继续青,水继续秀。
刚刚接手项目,金刚碑公司空间营造经理马小寒对这个古村落印象极为深刻:参天古树,将整个村庄紧紧合围,古树的根系深深扎进这片土地。
“树不仅不能破坏,还要保持他们原有的样子。”马小寒告诉记者,公司定下了规矩,不动一房一屋,一花一木,只对老街进行修缮和加固。
村口蜿蜒而下,一个大回弯,一栋小洋楼跃然眼前,洋楼的后面,有一棵从护墙上长出的黄桷树,根系盘扎。“最开始的时候,树根都已经快长到了路边。”马小寒说,树下原本有一条路,为了让行人过路方便,也为了让树木更好地生长,他们在树根上架起钢板,连接小路,钢板上开出小孔,让树木得以浸润水土,更好生长。
小洋楼的上方,有一棵古树穿进了楼顶。“我们对树木进行了加固,还在此修建了小房间,并将楼顶作为一个特色花园进行打造。”马小寒说,村里这样的树木还有很多,加固、保护和重塑古树是他们对原居民的承诺。
屋顶“唱歌”的小草
树荫下,川东民居青砖绿瓦格外显眼。“其实只有树荫下才有‘绿’瓦。”金刚碑公司副总经理王俊带记者深入村落腹地,她所说的“绿”瓦其实是一种长在瓦片上的植物——野三七。
金刚碑村的民居屋顶,由于年久失修,斑驳的砖
瓦已经脱落,为了保证原汁原味,修缮团队“上房揭瓦”——将原本破旧的瓦片一片片地取下来,黏合或重新找来老瓦片后,再次整齐铺满。
可新铺的瓦片上没有了原先的野三七,与之前的旧瓦片相比屋顶就形成了“空白”,弥补这份“空白”成了团队的心结。
“我们做了大量的实验,比如将黄豆粉放入瓦片内,加上特有的涂料,撒上野三七的种子,但数月之后,野三七还是没有长出来。”王俊告诉记者,这让团队又失落又疑惑,他们尝试了多种方法,效果还是不明显。
就在大家准备放弃的时候,凑巧下了一场大雨。大雨过后,团队成员惊喜地发现,瓦片上居然长出了野三七!
“经过多次观察发现,屋顶上的‘小草’是由于黄桷树落下的树叶和鸟类采集的种子掉落在瓦片上形成的。”王俊告诉记者,事实上,因为金刚碑村温暖潮湿,树荫遮蔽了部分阳光,恰好提供给屋顶“小草”生存的有利环境,所以才会有“绿”瓦,而阳光直射的瓦片,无论撒多少种子和黄豆粉,植物都无法生长。
还有一些小草和树枝也从房梁或民居墙上延伸而出,“树和草都还长在原来的地方,很亲切、很欣慰。”赵淑英非常激动,她告诉记者,这些花草树木都是金刚碑村“会唱歌的精灵”,庆幸的是现在它们还在。
不仅是花草树木没有变样,连老街上的青石板,也都进行了保留。“每块青石板都编了号,修完污水管道后,重新按编号进行回填。”王俊说,这里的一砖一瓦都带有历史记忆,居民尊重的历史与自然保留了下来。
生态重塑的“老家”
小溪将金刚碑天然地分割成两岸,弯弯的小桥又重新将两岸紧紧相连。
事实上,这条小溪原本并不清澈。北碚区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杨晓宇向记者介绍,这条小溪前期监测水质为IV类。经过他们排查溯源发现,主要污染源为生活污染,包括上游的弃土场裸土,和下游一酒店的生活污水直排。为了保护金刚碑小溪的畅清,当地对两处地方进行了整治。
为了让这条小溪更加清澈,修缮团队再次对小溪进行疏浚和打造。马小寒介绍,他们对河床进行数十次清淤、河道清漂,并在小溪两岸合理布置不同高度植株、不同花色水生植物,建造了6个水草生态浮岛,并投放了菌种等,有效改善了河道水质。阳光洒下,小溪周围薄雾腾起,如梦幻仙境般让人流连忘返。
其实,不仅仅在金刚碑村,缙云山与嘉陵江相融的北碚,如今也正在用生态重塑的方式“打造生态田园都市区、科教人文创新城”,以生态优先为准,有序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今年4月28日,生态环境部等公布了第二批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项目名单,北碚区和缙云山生态建设及生态产业化项目作为重庆市两个试点项目之一,被成功纳入国家EOD模式试点。
而EOD模式正是以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是将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相融合,实现生态环境治理经济价值内部化的创新开发模式,金刚碑村落的生态重塑就是其价值体现的一个缩影。
嘉陵江,几道弯。赵淑英在村里的老茶馆里歇脚,面对眼前新与旧的金刚碑,她恍如隔世,一杯老荫茶入口,黄桷树下,原来这是回不去的老家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