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位于甘肃河西走廊的张掖市印发了“零碳”城市创建工作方案,成为西北地区首批提出“零碳”目标的城市。从张掖市的方案看,创建路径很清晰,就是依托丰富的“风光水热”资源与“源网荷储”一体化及多能互补现代产业发展基础,计划通过3个阶段创建“零碳”城市。张掖市还提出了52项近期主要创建目标,并从构建“零碳”能源体系、建设绿色生态工业体系、完善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打造绿色低碳城乡建设体系、优化低碳农业生产体系、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等10个方面提出了目标任务。
众所周知,在现阶段“净零碳城市”“零碳城市”都还是美好的概念,全国范围内还没有一座城市宣布已实现碳达峰,谈“零”为时尚早。但是,并不意味着这个目标遥不可及,在很多地方,“零碳”的梦想已经照进低碳化发展的现实。去年以来,国内一些城市按照国家“双碳”工作规划部署,在“十四五”蓝图中勾勒出明确的“双碳”计划,碳达峰社区、村庄、工厂、园区等也在一些地方陆续出现。
在通往“零碳”梦想的路上,首先要瞄准低碳方向。例如,张掖市提出将“零碳”城市创建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耦合协同,围绕低碳能源、低碳产业、低碳交通、低碳城乡建设、低碳农业、生态碳汇、低碳生活等领域,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为实现碳达峰打下坚实基础。
其次,要立足实际推进。各地能源结构、碳排放水平、产业基础等条件不同,低碳路径也会有所差异。因此,要充分考虑区域资源分布和产业分工的客观现实,因地制宜确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双碳”行动方案,不能搞齐步走、“一刀切”。
从具体实践看,实现整座城市的“零碳”目标在眼下似乎可望而不可及,但是“零碳”工厂、“零碳”建筑、“零碳”园区等概念已经开始探索实践,在一些地方也有了初步成果。同时,随着低碳环保理念的日益深入人心,“零碳”的应用场景也更为广阔,“零碳”社区、“零碳”乡村、“零碳”学校、“零碳”医院等都有待开发和建设。可以预见,当无数个工厂、社区等基本单元实现“零碳”的时候,整座城市的“零碳”也就会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