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烧后的垃圾会变成什么?昔日的贫困县又是如何“以红带绿”,助力乡村振兴?
为探寻甘肃省庆阳市的绿色发展的“秘密”,6月6日,科技日报记者跟随“共赴绿色之约——2024年全国重点网络媒体甘肃生态环保行”主题采访活动来到了甘肃省庆阳市。
变废为宝,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
在庆阳市圣元环保电力有限公司厂区内,记者看到一根80米高的火炬形状烟囱正在排放烟气。
庆阳圣元环保电力有限公司运营总监叶红侠介绍,庆阳圣元环保电力有限公司是庆阳市目前唯一一家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庆阳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年处理生活垃圾可达43.8万吨,年发电量16400万千瓦时,目前接收着西峰区、庆城县等7个县的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由封闭运输车运至发电厂,卸入封闭的垃圾料坑内进行发酵后,送入焚烧炉焚烧,余热设施利用垃圾焚烧产生的高温烟气将水加热成蒸汽,经管道输送至发电车间驱动汽轮机组发电,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处理。
焚烧产生的烟气经尾气净化装置处理后达标排放,烟气经在线监控设备实时监控并上传至相关监测平台,厂区产生的所有污水全部回用绿化和洒水降尘,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
处理后产生的炉渣会委托第三方企业进行综合利用,并对产生的飞灰进行螯合固化检测,达标后进入西峰区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实现垃圾“减量化”处理。
“通过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我们节约了大量土地资源,杜绝了二次污染,实现了对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具有巨大的环境效益。”叶红侠说。
庆阳圣元环保电力有限公司。受访者供图
红绿结合,提振乡村振兴“加速度”
走进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南梁镇荔园堡古城,庄严肃穆的南梁革命烈士纪念碑矗立眼前。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华池县在传承红色文化的同时,也探索了“以红带绿、以绿托红、红绿结合”的“两山”理论转化新路径。
“近年来,华池县大力推动‘生态+红色旅游’‘生态+绿色工业’‘生态+经济林业’‘生态+循环农业’四大产业,在绿色产业上求实效,努力建设生活富裕的红色圣地。”华池县南梁镇党委书记张建政说。
据张建政介绍,华池县以南梁镇为中心创建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以红色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达到77%。该县还大力挖掘风、光可再生资源,围绕“多源互补”,积极打造风电、光伏、储能清洁能源基地建成全省大型风光电和装备制造基地。
此外,华池县深入发掘沙棘“经济+生态+社会”三效合一功能,实施黄河流域生态治理暨高质量发展华池火焰沟片区沙棘产业园项目,吸纳了500多名群众务工就业,人均增收4000多元,推进了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再造一个子午岭”提质增效行动、“一村万树”等工程,完成人工造林96.41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32.38%,压减水土流失率2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