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牵手云冈文物——流失海外文物背后的“寻”与“护”
发布时间:2024-04-15 21:16:20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admin  点击:1526次

300多年前,由清朝六代皇帝耗时150余年建成的“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在北京拔地而起;1500多年前,由皇家主持修建的云冈石窟于平城(今大同)依山而凿。令人惋惜的是,两座皇家瑰宝在100多年前先后遭掠夺盗抢,众多文物流失海外,一场关于寻找和保护的历程,由此展开。

4月14日,《金石不朽——圆明园与云冈文物寻护纪》展览,在山西省大同市云冈石窟博物馆开幕。展览上,除来自圆明园的古董珍宝外,同场还展出了云冈千佛残件、釉陶眼等云冈珍贵文物,在这些文物背后都藏着一段曲折的“回家”往事。

保利艺术博物馆展览部主任詹春晖介绍,此次展出的4件圆明园兽首原件中,牛、虎、猴3件兽首是中国保利集团于2000年购得,猪首由澳门的何鸿燊先生于2003年捐赠。目前,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已有7件回国,剩下的龙、蛇、羊、鸡、狗兽首尚不知确切下落。

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也曾与圆明园兽首有着相同的际遇。数据统计,云冈石窟有17尊大佛,共遗失眼珠31个。现存造像59000余尊,令人遗憾的是清代和民国时期被盗的石像等文物多达1400余件。此次展览中一枚在海外漂泊50多年又重新回归云冈石窟的“陶眼”展现在了大众面前,让观众见证了云冈文物保护的重要历史。

“圆明园和云冈石窟都是在中国强盛时期创造出的中华瑰宝,在国力衰弱时,又以不同的方式遭到破坏和盗抢。如今陆续通过各种方式让国宝回家。”詹春晖说,“希望通过这次展览,唤起大众对海外流失文物的重视,从而提供更多信息,让更多漂泊在外的珍贵文物回到故土。”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在全新技术的支持下,具有历史厚重感的文物以全新形式展示在观众面前,不仅增加了更多的亲切感和趣味性,更是以科技力量守护文物平安。

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介绍,本次展览中云冈第16-1窟窟壁就采用了原貌-现状-数字化复原对比的方式呈现,而云冈第16-1窟佛像、云冈第1窟南壁窟门顶部二龙首次采用3D打印展示。同时,未回归的兽首则以“盼归”主题设计的投影互动板块,引来很多观众打卡拍照,并在留言幕布上留下最真挚的感悟。

杭侃表示,此次大展的主题为“金石不朽”,其意指刻在钟鼎碑碣之上永不磨灭的功勋,文物守护事业就是不朽之功业。此次展览便是将两大世界文化遗产精华内容结合,充分展现了各方对守护文化遗产的信念与贡献。

据介绍,此次展览由云冈研究院、保利石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保利艺术博物馆、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联合主办,展期将至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