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与免疫力,一个都不能少
发布时间:2020-05-26 01:25:00  来源:人民政协网  作者:范彦青  点击:312次

人民政协网5月21日电(记者 王慧文)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让公众对健康观念的意识上升到一个“新高点”。疫情影响下,中医药重要性得以提升,大健康产业进入“全民需求时代”,健康养生的观念早已不再停留于“保温杯里泡枸杞”的简单疗养……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部主任张洪春,中医药文化大会执行主席刘峻杰,北海生巴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薛命雄做客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委员会客厅》,就“发展大健康产业 提高自身免疫力”等相关议题进行深入探讨。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如果出现正气不足,就会出现阴阳失调,进而引发疾病。”张洪春解释道,免疫力其实就是中医所讲的正气,而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正气密切相关。免疫力低下,抵抗力随之下降,各种细菌、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就易导致疾病的发生。此外,气血运行不畅,造成血瘀内生,同样是致病因素。

刘峻杰表示,正气充足,能保持身体健康;气血运转,是生命力所在。他介绍,中医所讲的病分两种,一类是“虚”,由元气虚弱,造成人体器官系统性改变;另一类是“淤”,由淤堵或痰湿存在于人体某个部位,导致局部发病。

“免疫力不单是医学问题,更依赖于生活方式。” 薛命雄补充道,临床医学表明,营养失衡引起的营养不良,或肥胖引发的高血脂、高血糖、胰岛抵抗等,都会导致免疫功能低下。

这次疫情发生后,很多老年人,尤其是具有一定基础疾病的人成为易感人群,发生重症、危重症的机会较高,这与免疫力低有很大关系。张洪春认为,免疫力低首先带来易感问题,感染后继而发生变化,“如炎症介质作用更严重,导致病情发展迅速,最后发展成为重症。”

“临床数据显示,在疫情防控期间,中医对患者的有效率在93%以上,这一成绩让中医药界都感到振奋。” 刘峻杰表示,在中医药治疗方案中少不了扶正的药物,扶正驱邪的中医理论再一次得到验证。

如何利用中医药提高人体免疫力? “据中医理论来讲,虚则补之,实则泄之。像太子参、黄精、黄芪、枸杞、白术等补益类的药物具有提高免疫力作用;但像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类的药物就具有抑制免疫力的作用,比如丹皮、土茯苓、白花蛇舌草等。”张洪春强调,免疫力是调整出来的,不是补出来的,要因人而异,分清体质。“上火就需泻火,有虚才能补,只有阴阳平衡才是正气存内的状态,食疗、药疗只是一方面。”

刘峻杰则认为,疫情让健康生物医药技术也得以大发展,国家在医药卫生方面的投入逐步增大。“注重提高我国健康产业活力,需要企业有更多作为,聚焦中医药科研及生物制品研发。”

“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可以通过食用大健康产品提高自身免疫力。”薛命雄表示,北海生巴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生产、研究螺旋藻和小球藻等微藻领域已有15年。疫情暴发后,为武汉先后三次共计捐助100多万元的小球藻产品,助力抗疫一线工作者的健康保障。“小球藻是一种单细胞的食物,也是地球上的早期生命体之一,距今已有20亿年历史,其优质蛋白质含量在55%以上,有助于保持免疫系统功能的强大。”

“大健康产业的发展还需与地方特色相结合。中医药与民族医药一起发展。”张洪春呼吁,建设健康中国,要加强科普宣传,重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