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姜席堰引水枢纽,由姜堰、席堰及进水闸、冲砂闸组成。姜、席二堰由沙洲连接,共同构成一个曲尺形的拦河工程。2019年,洪水来袭,将江心沙洲中部冲开。在新编制的《姜席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中,已将沙洲列入重点保护对象。图为龙游姜席堰渠首工程枢纽中的席堰及冲砂闸。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自2014年设立以来,已公布了6批。我国是工程类型最丰富、分布范围最广泛、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国家。
在世界各地,灌溉工程遗产已经进入“后申遗时代”。如何实现可持续保护与利用,成为遗产地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保护形势严峻
洪水破坏威胁不容小觑
2019年汛期期间,有多处中国境内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遭受洪水冲击受损,为遗产保护敲响警钟。钱塘江的二级支流灵山港在7月份爆发一场洪水,把2018年刚刚成功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姜席堰渠首江心沙洲冲开。主流沿江而泄,灌渠引水中断。随后,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四川夹江东风堰所在的青衣江,在8月份遭遇两次超警洪水过程,冲毁干渠段部分附属设施,导致千佛岩景区因此关闭,所幸渠道位于河岸基岩上,主体工程和灌溉引水才未受更大影响。
遗产保护是传承利用的基础。灌溉工程遗产保护的重中之重是工程安全。从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在2017、2018年度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各类世界文化遗产面临的最大自然灾害威胁是暴雨、台风等水文灾害。与其他类型遗产相比,灌溉工程遗产的主体构成大部分位于江河行洪通道上,因此遭受洪水破坏的威胁更为突出。加之近年来极端水文事件发生的概率不断增加,灌溉工程遗产防洪安全问题就变得突出起来。
宁夏引黄羚羊寿渠渠首是宁夏引黄古灌区保存最完整的无坝引水工程枢纽,现已经作为保护重点列入保护规划。
作为“在用”的文化遗产类型,灌溉工程遗产不可避免地会有日常维修养护。如何科学保护与修复,避免保护性破坏、修复性破坏和盲目改建扩建,也是当前灌溉工程遗产保护中亟须研究的技术问题。
灌溉工程遗产是一个新兴的遗产类型,在对其进行保护时要充分认识灌溉工程遗产与一般文物或其他类型文化遗产的特性差异,研究提出科学的保护理论、策略与技术措施,尽快编制发布相关技术标准规范。
探索综合利用
助力遗产地灌区乡村振兴
灌溉效益对农业发展有着支撑作用,这也同样是灌溉工程遗产的首要功能。中国已有19处灌溉工程遗产。总灌溉面积加起来达3000多万亩。如此大的遗产覆盖面积显示了重要的现实意义。除此之外,灌溉工程遗产还要充分发挥其遗产“金字招牌”的经济价值和向公众进行科普文化教育的社会价值。与其他遗产一样,合理利用也是灌溉工程遗产最好的可持续保护方法。
2016年,浙江湖州太湖溇港申报成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吴兴区义皋镇将一座废弃的民国时期茧站改造成为专题文化展示馆,并把其作为国家级水情教育基地;河海大学农业工程学院也将太湖溇港作为教学实习基地,充分发挥科普文化教育功能,大大带动了区域旅游发展。东风堰利用干渠之畔的古建筑,做成灌溉工程遗产的专题文化展陈馆,充分体现小而精的特色,也已成为国家级水情教育。
目前,灌溉工程遗产的后续发展路径大致遵循了两条路径。
世界遗产“苏巴克”灌溉系统位于印度尼西亚巴厘岛,是著名旅游景点和网红打卡地。旅游餐厅设在稻田中,极具当地乡土特色又与遗产环境景观非常协调。
一是发展遗产特色旅游与科普教育。灌溉工程遗产科技价值突出、文化内涵丰富,且绝大部分拥有类型多样的优质生态景观,是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特别是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有独特吸引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发展过程中是要以保持景观和文化的原真性为基本原则,充分利用已有资源,避免过度建设和生搬硬造。
二是通过世界遗产文化品牌提升灌区产品的附加值。在发展灌区特色农产品和其他相关衍生产品时,赋予其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品牌价值。多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地已陆续推出相关品牌的农产品,如浙江宁波它山堰和龙游姜席堰的茶、江西抚州千金陂的有机大米等。在这一方面,一些灌溉工程遗产可以和灌区的农业文化遗产整合开发。
灌溉工程遗产发展要努力避免同质化。随着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以及各类文化遗产数量的不断增加,遗产本身易辨识的特色特征会越来越显得重要,只有提供给游客或消费者的在其他遗产地看不到、体验不到、感受不到,才能保持魅力。
依法保护是趋势
需要保护规划和管理条例
2020年3月23日,宁夏司法厅将《宁夏回族自治区引黄古灌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宁夏引黄古灌区由此成为中国首个推动地方立法保护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项目。这也是落实《宁夏引黄灌溉工程遗产保护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与此同时,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四川都江堰也拟修订相关法规,旨在推动灌溉工程遗产的系统保护和合理有序利用。
由于灌溉工程遗产相关工作涉及保护、维修、利用、展示科普等多个方面,其实施往往多个行业和部门、有的跨越多个行政区域,因此前期的统筹规划非常重要。
目前,中国大部分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地已经编制或正在启动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工作,部分遗产地政府在申遗动议之初即开始系统谋划遗产保护修复和综合利用。2020年的申报项目“广东佛山桑园围”正在编制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计划结合区域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广东省万里碧道建设和佛山市全域旅游发展,在系统、科学、有效保护桑园围灌溉工程遗产的基础上,以水系统领区域内古村落古建筑等各类文化遗产,保护性改善提升遗产区环境景观,实现灌溉工程遗产保护利用与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充分融合。
链接: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World Heritage Irrigation Structures)是国际灌排委员会在全球范围内设立的世界遗产类型项目,目的为梳理和认知世界灌溉文明的历史演变脉络,在世界范围内挖掘、采集和收录传统灌溉工程的基本信息、了解其主要成就和支撑工程长期运用的关键特性,总结学习可持续灌溉的哲学智慧。
李云鹏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