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致力于白色垃圾的重新利用,愿把企业做成当地的环境净化器,因为使命在前。创办自己的企业,想的是增加百姓的收入,带动的是地方经济的发展,因为责任在肩。
在我区有这么一位企业家,坊间称呼他为“破烂王”。他出身于农家,学历不高,但他却凭着勤劳和胆识,通过一步步积累,华丽转身,从一个废品回收人员成为了一个资产3.8亿元的集团董事长、总经理。这个转变源于他选择了让废弃物转变为新资源的产业模式,即通过加工废弃的塑料瓶转换成复纺涤纶短丝。他就是唐山金翔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宋荣来。
宋荣来今年56岁,岔河镇宋家口头村人,20年前,接手岔河镇镇办企业金翔化纤厂,回忆起建厂时的艰辛,宋荣来感慨万分。
岔河镇曾经隶属丰润区,历史上因其地理位置相对偏僻,经济发展滞后,加上农民耕地较少,收废品就成了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宋荣来就是其中的一员。年轻时的宋荣来,喜欢观察与思考,他不仅收废品,也对废品的回收利用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1998年,镇办企业化纤厂负债累累,开始改制,宋荣来成为了这家企业的掌舵人。
金翔化纤主要是将废旧聚酯塑料等白色垃圾,经过高温处理,最终变成可重新利用的化纤产品。但是当时的矿泉水在岔河镇甚至在北方并不常见,因此很多人并不看好宋荣来的厂子,但是农民家庭出身的他并没有把见识局限在家乡本土,他多次不远千里去南方考察这个项目的发展前景。
确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宋荣来就选派业务人员长期驻守在东北、天津、北京等地,专门收购原材料,经过几年的努力,使岔河镇成为唐山地区最大的废旧聚酯类塑料集散地,也成为冀东最大的塑料购销市场。原料有了保障,宋荣来就组织工人集中生产,制定了奖惩制度,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在较短的时间内,企业扭亏为盈。金翔化纤也已经成为了津京唐地区规模最大的再生资源加工企业。
宋荣来在生产中坚持着“吃干榨净原料”的原则,将聚酯资源利用到了极致。塑料瓶体做到了物尽其才,小小的塑料瓶盖也被派上用场。金翔集团旗下的吉祥包装有限公司,专门利用废旧塑料瓶盖生产塑料板,用作镀铝板的包装。
让记者更为惊讶的是,在车间一侧,塑料瓶上的塑料包装纸也被收集了起来,用作循环再利用。这些废弃的塑料瓶盖和包装纸,并没有给公司带来很大的收益,但是宋荣来却没有舍弃他们,而是坚持将资源利用到最大化。
为了加强对企业二次污染的防范,他还投资了一千六百多万元建造了占地5.6亩的污水处理厂。
金翔化纤年产涤纶短丝平均3万吨,每年需要的原材料就达3.3万吨,按每斤20个矿泉水瓶计算,金翔化纤一年就可以“吃”掉13.2亿个矿泉水瓶。这样,上千户村民回收的废品就有了便捷的销路,废旧塑料瓶初加工行业也成为了岔河镇村民致富的主要途径。
自动化是企业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有效途径,但是金翔集团却没有建设全自动化的生产车间。从分拣到包装各条生产线上都被安排上了工人。和完全自动化相比,人工操作不仅效率慢,同时员工的开支会加大企业的生产成本。但是宋荣来考虑的却是另外一个问题。
如今,金翔化纤的生产线已从建厂之初的一条,发展为现在的大规模生产线4条,“金翔”牌产品由几种扩大到现在的8大系列130多种规格的复纺涤纶短丝,阳离子短纤、有色丝、棉型丝等60多种产品被广泛应用于棉纺、毛纺、无纺布、人造皮毛和各种玩具、床上用品的填充物,销售网络延伸到17个省市自治区320多个厂家。公司与120多家毛纺、皮毛加工企业建起了牢固的合作伙伴关系。
宋荣来和客户交往合作始终坚持着:“以德兴企,诚信经营”这八个字。2011年,公司与保定蠡县利强纺织有限公司负责人口头商定,以每吨8200元的价格订货260吨,没有任何书面协议。当时客户只交了一小部分订金。货物发到三分之一时,市场巨幅波动,产品价格一路飙升到每吨16000元。一般企业遇到这种情况,处理结果或是涨价或是退回订金。因为之前没有签订正式供货合同,保定客户万分焦急,担心金翔纺织公司不能履行口头协议。但是宋荣来说到做到,不打丝毫折扣,及时按原定价格把货物送到该公司,使该公司负责人激动万分。
每年宋荣来都会给自己腾出外出学习的时间,他的脚步遍及中国和世界各地。他说,他要当环保的先行者,为此他首先要让自己接受国内外先进的环保理念。
如果说宋荣来创业时靠的是勤劳和胆识,那么如今企业的蓬勃发展更多的是得益于他的良心和智慧。无论是企业的发展方向还是经营管理,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围绕着人的生存这个因素展开。首先是为了人类生活在更好的环境,其次是为了周边的父老乡亲能够在自己的产业链条上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在减少污染的同时,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正如他自己所言,“企业虽小,但是梦想很大。”由于他的事迹突出,宋荣来被评为第五届全国乡镇企业家、唐山市劳动模范,当选为河北省第十届人大代表、唐山市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