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助考危害社会诚信
发布时间:2021-11-10 02:06:33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李鹃  点击:4218次

“300元包过线上笔试”“可共享屏幕”……眼下正逢秋季招聘旺季,不少企事业单位出于疫情防控需要,将线下笔试挪到了线上。然而,监考人员的不在场却让一些考生动起了歪心思,一些机构嗅到这一“商机”,把线上助考当成了一门生意,一时间“笔试包过”“助考”的宣传在各个平台上冒了出来。

从媒体报道情况看,线上助考覆盖对象广泛、方式多种多样,俨然发展成为一个黑色产业链。一则商家发布的助考广告显示,助考机构对银行、互联网企业等多家招聘单位的考生均可提供助考服务。助考方式除了考前透题、考中助考等形式,还能远程共享屏幕帮助作答,考生只需保证自己出现在摄像头中即可。尽管大多数企事业单位都强调杜绝作弊行为,事先明确告知纪律要求,如“考试全程不要用网络社交软件及手机交流信息”“限制切屏次数”等,并且使用“监控后台软件运行”“双机位监考”等技术手段防止作弊,但助考机构却表示后台监控的权限可以破解,甚至可以提供躲避双机位监控的办法。

所谓的“线上助考”不过是一种美化,说白了就是替考作弊。无论是考生使用付费助考服务,还是商家组织助考,其实都扰乱了正常的招聘秩序,破坏了公平竞争的环境,损害就业招聘的公正性、严肃性。长此以往,势必动摇人们对于考试公平公正的信念,产生“劣币驱逐良币”效应,危害社会诚信。

对于考生而言,用付费助考打开应聘求职的大门不是什么捷径,反而埋下人生路上的暗雷。即便侥幸通过作弊手段进入面试乃至成功入职,也不能就此将作弊行为翻篇。根据《劳动合同法》,员工通过作弊的行为入职,员工和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无效。一旦作弊行为败露,企业可以给作弊或者组织作弊者一定惩罚,而且作弊行为被记入诚信档案则可能陷入“一次失信、处处受限”的境地。此外,使用付费助考带来的潜在风险远不止于此,还可能触犯法律。在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作弊、组织作弊属于违法,甚至可能构成犯罪。

线上助考不是帮而是害,不能任由黑色产业链大肆横行。从考生的角度讲,诚信应考是一种人生态度,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捍卫就业招聘的公平公正,应当自觉抵制作弊行为。网络社交平台也要担负起社会责任,加强监管力度,不能对助考信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纵容助考信息泛滥只会损害自身信誉。此外,相关部门也要联合起来,清理整顿助考机构、严厉打击作弊行为,斩断线上助考黑色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