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戏先做人
发布时间:2021-10-25 02:47:17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向贤彪  点击:1328次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能吹响这号角的人,必定是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人。演艺人员李某迪近日因嫖娼被抓,引发社会热议。有媒体评论,“琴键弹错了可以重来,人生道路可得认准黑白。”颜值不是违法的挡箭牌,才艺也不是胡来的护身符。从来就是,学艺先学德,做戏先做人。 “不锻炼自己的人格,无由产生伟大的作品。”在党的百年奋斗征程中,一大批如郭兰英、蓝天野、常香玉、牛犇等优秀艺术家,把德艺双馨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不仅创作了大量经典艺术作品,供给人民宝贵的精神食粮,而且以坚定的道德操守和高尚的人格魅力,留给人们艺德高尚、光彩夺目的形象。

做戏先做人,要有“忠贞气”。操守气节,历来为人所倚重。人之为人,须立大志、守大节。1937年,日军占领北平,梅兰芳送杨小楼回乡。在运河畔,杨小楼问梅兰芳还唱戏吗?梅兰芳说不唱了。杨小楼说我也不唱了,演了一辈子忠臣孝子,不能临了失节。梅兰芳面对日寇的威逼利诱不为所惧,毅然蓄须明志,泪别舞台。中华民族历来重气节,不仅留下了许多忠孝节义的传世之作,而且涌现出许多重节守义的艺术大师。演忠义戏、做忠义人,是许多艺术家的不懈追求。

做戏先做人,要有“爱国心”。以身许国,九死未悔。“国家的困难,就是自己的困难”,这是“人民艺术家”常香玉的话。当年为了支援抗美援朝,常香玉卖掉剧社的运输卡车,当掉自己的金银首饰,带领剧社走遍大半个中国,进行巡回义演,为前方捐献了一架战斗机。热爱祖国的人,永远为世人所铭记。家国情怀是艺术的永恒主题,更是艺术家不竭动力之源泉。

做戏先做人,要有“为民情”。“他是自己真正站在痛苦人民的中间喊出了他们的愤怒要求”,这是田汉对“人民艺术家”聂耳的评价。聂耳对人民怀有深厚感情,在中华民族危难时刻,他为民而喊、为民而呼、为民而歌。《大路歌》《毕业歌》《码头工人》呈现着大众的呼声。《义勇军进行曲》更是成为时代的号角——“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至今仍激荡着人们的心房。“让自己的心永远随着人民的心而跳动”,不仅是艺术的生命,也是艺术家的灵魂。把精美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让人民在艺术欣赏中得到真善美的熏陶,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能使艺术家与人民在高远处、深层次真正实现“心连心”。

做戏先做人,也要“艺术精”。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被誉为“中国舞蹈之母”的戴爱莲是人民所热爱的艺术家。她始终迷恋少数民族舞蹈,曾六下云南,和白族姐妹共度火把节,记录她们缤纷的舞姿,80多岁时还坐着拖拉机到云南村寨考察当地舞蹈,并推动中国民间舞蹈走向海外,登上国际艺术舞台。有人说,“欣赏戴爱莲的舞蹈艺术,忘了身居人间还是仙境,忘了今夕是何年。”艺术来自生活,只有热爱生活、拥抱生活,才能找到涌泉般的创作灵感;艺术需要千锤百炼,只有锲而不舍、滴水穿石,才能使艺术生命永葆常青。

法国美学家布瓦洛曾说:“一个有道德的作家,才具有无邪的诗品,能使人耳怡目悦而绝不腐蚀人心。”对于艺术工作者来说,良心是起码的底线,向善是应有的姿势,道义是天然的担当,人民是永恒的主题。如果片面追求高额的片酬、低级的趣味,顶着流量的光环,不下功夫练艺修德,不去肩负应有的社会责任,那留给人们的难免是负面的印象,不良的影响。“把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足下有乾坤”,才是新时代文学艺术工作者应该追求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