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上“求扫码”是一种“动态牛皮癣”
发布时间:2021-09-16 01:38:56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李英锋  点击:3535次

“创业不易,希望您能支持,谢谢。”一节地铁车厢内,几名女子拿着手机请求乘客们扫码关注,其中一名女子发现有乘客用手机拍摄她们的行为后,上前质问并一把打掉了该乘客的手机……据《法治日报》报道,这是近日发生在北京地铁上的一幕,目前该事件仍在处理之中。

打着“创业”“求帮助”等旗号,以弱者、乞求者的姿势请求乘客扫码,甚至直接上手用乘客的手机扫码,这种现象本质上来说,与商家发送商业信息或垃圾信息一样,都是一种营销手段。

在这类营销手法里,“扫手”往往根据扫码任务完成情况领取报酬,其获得一定数量的乘客信息后,即把信息交给“上家”,由“上家”用于商业营销或转手出售给其他人牟利。

上述报道中,接受采访的多数乘客都对“求扫码”持警惕、抵制态度,而“扫手”不顾乘客感受“求扫码”,某种角度上已经构成了一种骚扰,甚至侵犯了乘客的安宁权、选择权。更令人担忧的是,“求扫码”背后可能隐藏着流氓软件、钓鱼软件及黑色产业链。扫码后,轻则窃取乘客的个人信息,重则诱导乘客进入诈骗陷阱。

如果说未经接受者同意,单方发送的骚扰信息是广告“牛皮癣”,那么公共交通工具上的“求扫码”就是一种“动态牛皮癣”。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规定,乘客不得有推销产品或从事营销活动、滋扰乘客等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秩序的行为。北京、上海等地的地方法规也对在地铁车厢内推销产品、从事营销活动等作出了禁止性规定。

治理“动态牛皮鲜”,公共交通工具运营管理单位应将此类行为拉入乘客负面行为清单,同时进一步完善升级文明守则,通过广播、网络、告示等媒介对乘客进行劝导、引导。工作人员应加强对“求扫码”等行为的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制止。

此外,各地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在修订相关地方法规时针对包括“求扫码”在内的变相营销活动,补上更具刚性和可操作性的干预措施,让公共交通秩序得到更给力的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