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30日,巴木玉布木背着大包、抱着孩子在南昌火车站匆忙赶车。
1月22日拍摄的身着彝族服饰的巴木玉布木。 均由本报记者周科摄
昨日,《新华每日电讯》的独家报道《11年前那位感动中国的“春运母亲”,找到了!》在全网刷屏,“破圈”传播,登上各大网站热搜热榜。很多人主动转发,网友积极跟帖留言,坦言自己“已泪奔”。
肩背比人还高的超大行囊,左手拎着破旧双肩包,右手揽抱着襁褓中熟睡的孩子,眼神刚毅坚定地望着前方……11年前,这张“春运母亲”的经典照片曾震撼了亿万国人,很多人因此走进了公益、慈善、扶贫的行列;今天,在春运开启之际,“春运母亲”终于找到,尤其是她令人欣喜的生活变迁,再次击中了人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这张“经典”春运照片,这位“春运母亲”的故事,折射着太多太多的内涵:交通巨变、春运演变、脱贫攻坚、个人命运的变化、国家地位的升腾……每个人都能从自己个性化的角度感受到“春运母亲”给自己带来的心灵撞击。
11年前的那趟归程,“春运母亲”巴木玉布木用了三天两夜,如今只需十多个小时;住上大雨漏不进、寒风吹不进的房子,“小时候做梦都想”,如今,巴木玉布木的梦想实现了,三室一厅的钢筋水泥结构新房里家电齐全;以前,偶尔买几斤大米与玉米粉混在一起,就算是给女儿“加餐”,如今,“顿顿都有大米饭,有蔬菜也有肉吃”……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巴木玉布木一家境况的根本性改观,背后是国家“精准脱贫”战略的强力推进,滚石上山,攻城拔寨。与巴木玉布木一样,过去8年,我国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不管我们生活多难,我们都要往前走。”谈到这11年来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这是巴木玉布木最想说的。这句话何尝不是这个时代千千万万的奋斗者的心声呢?
我们看到11年前那张照片时,我们会泪目;我们读到巴木玉布木的故事时,我们会感动;我们见到她久经生活的磨砺依然能够绽放幸福的笑容时,我们也会由衷地替她高兴,为她祝福。联想到像“春运母亲”那样近亿贫困人口圆了千百年来难圆的温饱梦,联想起包括春运在内祖国方方面面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为国家民族的进步、蒸蒸日上感到自豪。这便是此刻正处在各个岗位上兢兢业业的你、我、他与照片里那个坚强的母亲之间基于奋斗精神的最好共鸣。
在这个充满希望机会的时代,每一位个体,只要“目光笃定”,乐于奋斗,努力打拼,定会跟国运一起升腾,拥抱更加美好的生活。(易艳刚 莫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