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轨道上的轮椅“老枪”吴亚明
发布时间:2021-11-02 02:12:59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梁璇  点击:3913次

1635789072548_1.jpg

全国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八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吴亚明在轮椅上献唱赛会主题曲。视觉中国供图

61岁的“吴叔”要和一群00后的孩子比拼射击飞碟,这场轮椅上的较量,算得上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射击赛场最大看点。

停训了6年,“老枪”吴亚明重返赛场,选了一个在我国残疾人运动会上首次开展的项目,没拿牌、进了前八,但在人生的赛场,他“勇立潮头”的形象更坚固了。

吴亚明是陕西省残疾人射击队的老将,曾连续两届在全国残运会上获得男子60发气步枪立射冠军,并超残奥会纪录,还在世界射击锦标赛上获得男子60发气步枪立射冠军。但面对全新的射击飞碟,“从静态到动态的转换”仍让老将吃了苦头。

久经沙场,吴亚明深知子弹出膛的威力,他要做的就是和自己的心跳声博弈,“关键时刻,心跳特别明显,只要枪稍稍跟着一跳,靶上就能偏老远。”可到了飞碟赛场,他先要平衡的竟是自己和轮椅,“我们在轮椅上举枪的时候,身体得前倾,没掌握好就可能栽倒。”可一开始,不喜欢被束缚的他选择“忽略”新增的辅助固定带,结果连人带枪都摔了出去,他哈哈一笑总结:“还是得按规矩来啊。”

虽然已到“耳顺”之年,但吴亚明显然还未向“不惑”和“知天命”妥协。

“不能妥协。”在两岁患上小儿麻痹,逐渐丧失行走能力后,这句话就成了吴亚明心底的声音。他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给的关爱让他足够自信,可进入社会,他便能感受到语言或眼神的锋利,中学毕业后,他被分到弹簧厂上班,空气里能嗅到自己被视作“累赘”的味道。“看不起我?我就要改变你的看法。”通过观察,吴亚明发现工厂生产弹簧都是人力加工,产出的弹簧大小、弯曲程度不一,此前曾自学过电器修理的他便每天拿着电焊机捣鼓,最终做出了一套模具,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也一举扭转了工友对残疾人的看法。

在改革开放初期,每天靠手摇车上班的年轻人成为创新人才被极力挽留,吴亚明却一个转身“下海”了,从一间小小的烟酒铺起步,到后来在西安创建了知名餐饮企业,为百余人提供就业机会。可从商只是他的众多选项之一,真正让吴亚明纠结过的是音乐和体育。

“因为残疾,我被关闭了一扇门,但更打开了很多扇窗。”从事文艺工作的母亲给了吴亚明一副好嗓子,父亲则给了他一把吉他,“上世纪80年代,唱歌很少有现场伴奏,吉他瞬间风靡。”吴亚明记得,流行音乐伴随改革开放的春风茁壮生长,他也找到了发光发亮的舞台,凭借在大小歌唱赛事上屡获荣誉,他开始在音乐圈有了名气,之后,他便开办艺术团引入通俗歌曲、时装表演等前卫演出。

聚光灯下,晃着用烧红的火钳烫出的时髦卷发,吴亚明从小对生活“昂着头”的状态达到顶峰,他要做一件更令人瞩目的事。1985年,他和西安的其他9位残疾人应邀到北京参加马拉松国际邀请赛,为了体现自强不息的精神,他们决定用手摇轮椅从西安“摇”到北京。刚到潼关,就遇到陡峭山坡,“是几十个战士把我们推上去的。”他仍清楚地记得,25岁的自己出发时背了把吉他,即兴弹唱了《迟到》作为答谢;途中有运输司机好奇询问,结果被一行人精神打动,想给予资助却被拒绝了,吴亚明记得,司机离开时,“啪”车门一关,一打10元钞票从窗户里掉出来,这笔钱后来被转赠出去,但这一幕他记了36年。

近1200公里,一群在轮椅上的年轻人“跋涉”了29天,在当年引起巨大轰动。第二年,陕西省体委的人便找到吴亚明,觉得他在舞台上的自信和对生活的热情“搞体育一定行”。此时,歌唱事业处于辉煌期的吴亚明演出应接不暇,对“运动员”的生活并不了解,且当时流行音乐正风靡大街小巷,而残疾人体育正处发轫阶段,选择看似不难。可“不妥协”再次闪现,“要证明残疾人能活得精彩,体育可能比文艺更有说服力和挑战性,我喜欢挑战难度更大的事。”吴亚明决定先试试体育。

赛场来得很快。两个月后,在唐山举行的第二届全国残运会,他要代表陕西参加100米和800米轮椅竞速。100米赛道上,他见到香港选手的竞速轮椅“外形美观不说,金属质地很好”,但自己的轮椅很沉、手扶上去能碰到很多金属毛刺。“我决定弃赛,我要提示我们不是在同等的条件下比赛。”但到了800米赛场,吴亚明却出现了,果然,做工粗糙的轮椅令他受伤,被划了十几个口子,教练忙着帮他包扎,深深沉默。

教练建议吴亚明转练射击。没有靶场,训练选在废旧的田径场一角,挂上靶纸,太阳晒着、蚊子咬着,夏天最为难熬,射击选手要穿层层衣服,一场训练下来,一拧最里边的秋衣能拧出半杯汗水。吴亚明回忆,从光鲜的舞台来到荒芜的训练场,那是一段内心最摇摆的日子。但疯长的竞技精神却帮吴亚明一步步作出决定,“要练就要练好。”面对其他训练比他更久的选手,他开始主动加练,终于在1988年于湖南湘潭举办的残疾人射击锦标赛中首次夺冠。

第一次拿金牌的滋味至今依然清晰,按耐不住的激动和不愿直面的复杂。“金牌挂在我脖子上的时候,我还在动摇,是不是该回舞台去了?”吴亚明明白,“试水”的阶段已经结束,选择的时刻来了。“体育确实锻炼了我的内心。”他也曾疑惑,喜欢热闹的自己怎么会在举起枪时就极度专注,放下枪又拨弄吉他给队友唱歌,动静切换间,得失心被安放到了最佳位置。他作出决定,“我还想去国际赛场,和舞台不同,在那儿我代表的不仅是自己。”

随着成绩不断提升,吴亚明进入国家队。1989年,他被选拔参加在日本大阪举行的远南残疾人运动会,这是我国第一次选派射击运动员参加此项赛事,在没有教练,装备又很落后的情况下,吴亚明取得了第三名。此后,他成了国际赛场的常客,也见证了中国残疾人运动的迅速提升,“上世纪90年代中,各方面的设备保障慢慢好了,成绩自然也大幅提高了。”1996年,在大连举办的第四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男子60发气步枪立射比赛,他打出588环的好成绩,超越了这个项目的残奥会记录。

由于设项等问题,吴亚明没机会站上奥运赛场,但体育已经带他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和残疾人的更多可能性。去日本比赛时,吴亚明见识到了残疾人驾车的装置,他带了一套回来,并率先买车,在40岁时顺利通过考试成为西安市第一个取得驾驶证的残疾人。又一次“率先”,他全方位地证明着自己。

可20年后,现在的吴亚明却更乐意摇着轮椅上街,“走到哪儿都很方便,也会有人伸出援手。”他能感觉,眼神和语言有冰冷的一面,也有温暖的一面。而他打小坚持至今的“不妥协”也转变了方向,“就像我现在重新出来参加飞碟项目一样,不是为了用成绩证明给别人看,而是挑战自己,希望能在赛场走得更远。”

本报北京11月1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梁璇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