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2月24日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李天威表示,移动源已成大气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来源,今后将进一步强化对机动车排放的监管力度。据悉,后续我国将对标欧美先进法规,制定轻型车、重型车国七标准,制定非道路移动机械国五标准,实现排放控制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推动重型货车“退四、治五、管六、推新”,即国四及以下货车加速淘汰、国五货车达标整改、国六货车智慧监管,新能源重卡替代应用。
“十四五”以来,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移动源的影响日益凸显。李天威指出,从排放总量看,移动源是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来源,排放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分别占全国总量的60%和24%左右。特别是氮氧化物,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船舶、铁路内燃机车等移动源氮氧化物的排放量超过了900万吨。在北京、上海、济南、杭州、广州、深圳、成都这些人口密集的城市,移动源已经是污染物首要的排放来源。
据介绍,生态环境部始终坚持将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作为大气质量持续改善的重点。汰旧换新促减排,疏堵结合,累计提前淘汰高排放车近5000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超过40%,连续第十年位居全球第一,国五及以上排放阶段汽车保有量占比已达53%。
例如,在清洁运输方面,已累计建成并开通铁路专用线530条,火电、钢铁、煤炭、焦化、铝工业等行业大宗货物清洁运输全面完成年度任务目标。重点区域、重点航线和重点船舶广泛使用岸电,机场非道路机械和场内车辆电动化世界第一。“十四五”以来,在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增长17%、工程机械保有量增长14%的形势下,移动源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15%。
“从国际做法看,美国、欧盟都将移动源减排作为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领域。”李天威介绍,通常采取的措施包括升级排放标准,加快新能源、清洁能源的车辆、机械和船舶应用,推动高排放移动源淘汰,实施定期检测等,这些措施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减污降碳协同已成为各国移动源排放管理的共识,美国和欧盟也正在加快推动移动源减污降碳政策的研究和实施,统筹推进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标准实施,推动可再生和低碳燃料的研究应用。
他透露,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对标欧美先进法规,研究制定轻型车、重型车的国七标准,国七标准排放控制技术水平基本上也跟欧美接轨,大概晚两年左右实施,实现机动车减污降碳协同。同时,研究制定非道路移动机械国五标准,实现排放控制技术和世界先进水平接轨。完善在用车标准规范体系,完善排放检验设备验证方法和防作弊技术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