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车企缘何步入电动化“战略迷茫期”?
发布时间:2024-03-27 19:40:28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admin  点击:1283次

  德国汽车制造商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宣布调整其电动化转型计划,放缓了“2030年全面电动化”目标;苹果宣布关停推进十年之久的电动车项目“泰坦计划”;英国豪华汽车制造商阿斯顿·马丁将首款电车上市时间推迟一年至2026年……近期,欧美从政府到企业层面,在推进新能源战略方面均有放缓迹象,由此引发了关于“欧美正在放弃电动车”的讨论。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欧美车企放缓电动化转型呢?笔者认为原因有三:

  一是,欧美车企的燃油车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和品牌优势,正处于变现期。而电动汽车产业目前普遍处于投入期,相关业务巨大缺口令欧美车企力不从心。

  以福特汽车为例,即便2023年净利润实现了扭亏为盈,但电动汽车业务巨亏47亿美元。为此,福特已撤销2026年实现8%电动汽车利润率的战略目标。可以看出,在以燃油车商业模式盈利占主导的当下,欧美车企此前立下的激进电动化目标已无法有效指导现实经营。

  二是,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初期,必然需要政府通过补贴等形式在充电补能设施建设等方面施以援手,实现行业“冷启动”。然而,在诸多因素影响下,欧美国家政府很难将更多的公共资源投入到电动汽车领域。

  三是,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极大地加剧了欧美车企对未来全球汽车势力格局演变的担忧。欧美车企陷入短暂的“战略迷茫期”——跟随,相当于主动削弱甚至舍弃已成熟的燃油车盈利路径;不跟随,又怕有违于汽车产业发展大势,错失发展窗口。

  细究之下,欧美国家政府和主流车企的表态所传递出的信息更多是纠偏早先激进的转型目标。

  笔者认为,我国汽车产业不应被杂音所扰,应继续推进电动智能化转型。首先,对于中国车企而言,欧美国家政府和车企策略的调整会在短期内带来一定程度的政策阻力和库存压力,比如被质疑电动化转型路线错误,导致部分出口产品面临滞销等。我国车企要坚定信心,保持战略定力,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汽车已经抓住了历史机遇,成功走向全球,不能动摇转型发展的决心,更不能放慢转型的步伐。

  其次,“战略迷茫期”终会结束。届时面对日益拉开的技术差距,竞争对手可能会动用资源以快速实现赶超。欧美车企燃油车积累多、投入小、盈利好,斥资投资国内新能源车企在情理之中,是市场行为,但也要提防新能源车企被外资大规模购买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