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核:用创新技术提升核电站“智”力
发布时间:2024-03-25 19:03:49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admin  点击:1138次

  在近日开幕的中国国际核工业展览会上,中国核学会理事会党委书记、理事长王寿君表示,中国内地现有在运核电机组55台、居全球第三;在建核电机组26台,保持全球第一。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智能化技术的帮助。3月22日,记者从中国广核集团(以下简称中广核)了解到,集团通过“智慧工地”平台、核电机器人、AR智能头盔等创新技术应用,提升了核电站建设运营智能化水平。

  “智慧工地”平台助力管理精细化

  “智慧工地”平台是可信可追溯的过程管理信息基础平台。它涵盖安全、质量、环境、施工和数据智能化五个维度。

  “‘智慧工地’平台应用后,项目建设安全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电子审批全面替代345种纸质审批。我们运用电子审批累计完成105万张审批表单,节约了55万人工时。”中广核苍南核电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邓平赳介绍。

  记者了解到,“智慧工地”平台通过采用人脸识别、定位、区块链、机器视觉、物联网等技术,实现现场安全监控,包括人员管理、边界管理、智慧巡检、远程验收等,可有效减少人因失误。

  邓平赳介绍,“智慧工地”平台保障了“华龙一号”在建工程的安全管理智能化、质量管理可视化、环境管理在线化和工程管理精细化,目前已在多个中广核“华龙一号”在建项目推广。

  以中广核浙江三澳核电项目为例,通过统筹建设共享高效的“智慧工地”平台,项目1号机组在开工后22.1个月实现了穹顶吊装,在穹顶吊装后6.6个月完成了内穹顶封顶,项目安全质量得到全方位提升。

  核电机器人轻松“玩转”复杂工况

  在“华龙一号”建设现场,各类核电机器人正发挥着积极作用。

  2月27日,国家核安全局向“华龙一号”防城港核电站4号机组颁发装料许可。2月28日,由中广核研究院自主研发的反应堆换料机器人开始向反应堆装入核燃料组件。这标志着这种机器人在“华龙一号”机组的批量化使用。

  “这种机器人能够实现反应堆的自动装卸料,并保持着装卸料的最快纪录,可节约操作时间。”中广核研究院设备研究所智能装备室主任王超介绍。

  中广核应用的核电机器人远不止这一种。在核电站大型取水隧洞内壁附着物及淤泥清理工作中,核电机器人“军团”能开展实时监测、图像分析、自动化清理与收集,完成排水前的监测、清理前的状态检测以及集排水后的隧洞海生物清理。

  “核电机器人的应用实现了我国核电站在正常检修、应急处置等方面的智能化,提升了核电站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王超说,“它代表着我国在核电机器人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了自主可控和装备国产化。”

  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广核围绕主设备检测维修、燃料组件检测修复与操作、冷源系统安全保障、核应急与核退役等领域,已研制出百余款智能机器人。

  AR智能头盔解放巡检员工双手

  运维工作是核电站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证,工作人员需要严格按照工单执行指令并及时录入执行结果。“中广核福建宁德核电有限公司引入的AR智能头盔,通过衍射光波导技术,将作业相关的各类信息,以视频、3D模型、图片等形式实时展示在工作人员眼前,并可用语音实现人机交互,解放现场工作人员的双手。”中广核福建宁德核电有限公司仪控部工程师李剑介绍。

  记者了解到,AR智能头盔可通过语音直接记录设备信息、生成巡检报告,并把设备巡检的标准和巡检路线信息集中在头盔里。“当设备出现故障、工作人员无法做出准确判断时,可通过AR智能头盔远程联络专家,让专家利用AI标注、屏幕共享等功能,指导现场人员作业。”李剑说。

  数据测算显示,AR智能头盔的应用使单项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升,人力成本降低50%,现场综合工作时长降低35%,综合效率提升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