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与碳中和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实现应对气候变化中长期目标和愿景,对接新发展理念和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5月22日,上海交通大学宣布成立碳中和发展研究院,并同步举办碳中和与绿色发展论坛。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隽琪,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清,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第二届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主任杜祥琬,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苏义脑,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陈鸣波,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局长程鹏,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周强,中国工程院院士闻雪友、丁文江,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周大地,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希良,华北电力大学校长杨勇平,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泽洪,上海交大党委书记杨振斌,校长林忠钦,原校长翁史烈,原党委书记马德秀,常务副校长丁奎岭,副校长黄震、奚立峰,以及来自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参加活动。论坛开幕式由丁奎岭主持。
杨振斌书记在致辞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关于碳达峰、碳中和承诺,对于我国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近年来,上海交大大力推进能源科技创新,积极促进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的开发、应用和推广,在相关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学校将以研究院成立为契机,加快培养低碳行业专业人才,持续推进能源科技创新,为我国低碳转型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专业支撑和技术储备。
杜祥琬在致辞中强调,我们既要兼顾经济发展、产业升级转型等各个方面,还要进一步完善、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促进能源系统结构优化,进一步推进能源革命,实现经济、能源、环境、气候的可持续发展。希望上海交大碳中和发展研究院能够既结合自身已有的优势,为新形势下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进一步做好智力支持,不断为国家决策贡献新观察、新思路、新的方案。
李高在致辞中表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需要全社会的持续共同努力。希望上海交大碳中和发展研究院充分发挥跨学科优势,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需要,组织开展重大的前沿性和颠覆性的技术研究、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加强相关国际合作交流,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撑。
吴清副市长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对我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他代表市委市政府对上海交大在零碳和碳中和领域内已经做出的积极探索表示感谢,对碳中和发展研究院成立表示祝贺,并希望研究院发挥优势、勇担重任、攻坚克难,为落实新发展理念和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更大贡献。
校长林忠钦院士宣布上海交通大学碳中和发展研究院成立。研究院聘请杜祥琬院士和翁史烈院士担任名誉院长,黄震院士担任院长,张忠孝教授、耿涌教授、赵长颖教授、林千果研究员和谢晓敏副教授担任副院长。
与会领导和嘉宾为研究院揭牌。 碳中和与绿色发展论坛同步举行。来自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热点议题。
上海交通大学碳中和发展研究院的成立,对助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院定位于碳中和高端智库和碳中和技术促进,对内积极推动能源、环境、信息、管理和金融等优势学科的交叉融合,对外广泛开展与政府、企业和国际各方的协同合作,实现基于学科交叉的科学研究和政产学研的有机结合,旨在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技术和决策支撑。碳中和发展研究院依托上海交通大学突出的跨学科优势、雄厚的研究基础和丰富的合作经验,通过多种形式,提升服务于中国以及全球碳中和的能力,力争成为国内权威高端碳中和智库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碳中和研究机构。
在大会的主旨演讲环节,苏义脑院士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研究”为题发表演讲,系统阐释了双碳目标下我国能源变革的方向,强调了开展能源发展战略研究的重要意义。黄震院士以“碳中和愿景下能源变革与上海交通大学相关研究”作主旨演讲,阐述了碳中和愿景下能源变革与发展大趋势,展示了上海交通大学在太阳能电池、风力发电与储能、镁基固态储氢、燃料电池和可再生燃料等零碳和碳中和领域取得的重要突破和产业化成果,并介绍了碳中和发展研究院的定位、功能和发展方向。
在大会特邀报告环节,周大地研究员作“碳达峰碳中和与能源低碳转型”首场报告。周大地指出,能源电力低碳转型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关键环节,相比于整个能源行业,电力行业零碳化的紧迫性更强。接着,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希良教授带来报告—“全国碳市场设计与未来发展”。张希良建议,我国应立足经济发展阶段、减排承诺、排放结构、能源市场化条件等国情,逐步完善全国碳市场设计,充分发挥碳市场主体作用,开展碳市场与碳税两种政策工具协同实施的研究。
在大会嘉宾座谈环节,多位专家学者就碳中和目标下的技术、经济、政策、管理以及发展路线等议题开展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