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AI技术的发展,计算生物学正在重新定义生物医药研发的底层逻辑。2024浦江创新论坛期间,历时9个多月的首届上海国际计算生物学创新大赛在上海国际计算生物学创新专题论坛上宣布正式收官并举行颁奖仪式。在现场举行的决赛中,5支团队上演“巅峰对决”。结合湿实验得分、决赛现场答辩汇报质量、建模探索过程、建模方案创新性等维度的综合打分,最终评选出获奖者。
大赛现场。主办方供图
一等奖获得者为GeminiMol团队,来自上海科技大学。另一支上海科技大学团队“冬旦之间”以及阿里云飞天实验室、南京邮电大学联合团队获得二等奖,天津天士力数智中药开发有限公司、南开大学联合团队以及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联合团队获得三等奖。跻身前5名的上海团队将得到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计算生物学重点专项的立项支持。
大赛发起方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举办这项大赛,是上海市科委“以赛选项”的创新举措,希望通过此次大赛能够发现人才,吸引更多人工智能行业人才到生物医药赛道。与此同时,生物医药赛道的研究者也能够更加重视人工智能对行业的赋能,进一步强化学科交叉产生的新质生产力,解决生物医药原始创新关键瓶颈问题。原创、颠覆、跨界是本次大赛的三个关键词。
如今在新药发现领域,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2023年5月,上海市科委印发《上海市计算生物学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旨在推动计算生物学发展,并赋能解决关键科学研究问题、药物研发和重大疾病防诊治难题。
据了解,2023上海国际计算生物学创新大赛于去年12月发起,本次大赛关注的蛋白靶标NMDA受体与多种疾病有关,如脑卒中、抑郁症、癫痫、阿尔兹海默症、疼痛等,是神经系统性疾病最热门的药物开发靶点之一,靶向 NMDA 受体的药物开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治疗市场。
大赛自上线以来,吸引了一批AI极客的关注。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发展中心介绍,大赛吸引了342支团队共1329人报名,他们共提交了180份方案摘要。经过第一轮评审,86支团队入围初赛,其中高校团队60支,约占70%;上海团队28支,约占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