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彩云之南、洱海上游的大理州洱源右所镇,碧波之上,海菜花四季绽放。处暑时节,科技日报记者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云南洱源,看到这里的白族群众,依托海菜花特色资源,走出一条绿色发展新路子。
海菜花,是水鳖科海菜花属植物,通常在清澈的河湖中才能生长,因此被称作“清流精灵”和“水质试金石”,它不仅具有生态和观赏价值,还可作为营养丰富的蔬菜食用。在洱海保护治理的过程中,洱源县以“产研销”一体化发展思路,推广种植海菜。在右所镇松曲村,海菜也成了致富龙头产业。
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理)研究院海菜花产业生态研究中心、上海蔬菜集团洱源海菜花种植基地的科研人员,相继入驻右所镇,帮助当地群众改良育种、优化种植技术,缩短了采摘周期,实现全年采收,提高了产量;同时,通过多维度分析海菜的营养组分,科研人员运用绿色保鲜技术,解决海菜花保鲜期短、不易长途运输的难题,让脆嫩的海菜花保鲜期提升到12天,可通过陆上运输,销往各大城市,为拓展市场提供了科技支撑。
眼下,洱源县正加快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海菜基地建设,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着力把海菜产业打造成区域“小而美”的特色的优势产业和富民强县产业。2023年,洱源县种植海菜1500亩,产量2700吨,产值达216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