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5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获悉,该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天敌昆虫保护与利用创新团队研究发现,天敌昆虫(可以寄生或者捕食其他昆虫的昆虫)蠋蝽体内解毒代谢和神经递质再平衡共同作用,可使其在接触杀虫剂高效氯氰菊酯后“死而复生”。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期刊《有害物质杂志》上。
论文通讯作者、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晨曦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蠋蝽是一种重要的天敌昆虫,能够捕食鳞翅目和鞘翅目害虫,在农林害虫生物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天敌昆虫的应用往往受到化学农药的制约,田间使用杀虫剂不可避免地会对天敌昆虫种群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开展天敌昆虫的耐药性研究,可以增强其与化学农药的兼容性。
昆虫接触杀虫剂后死亡是正常的毒理学现象,但昆虫被杀虫剂击倒后复苏的现象却鲜有报道。
该研究发现,蠋蝽在被杀虫剂高效氯氰菊酯击倒后会出现复苏现象。研究人员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监测、转录组分析、神经递质监测等技术方法,发现蠋蝽在被杀虫剂击倒后,能够同时通过提高体内解毒代谢和清除过剩多巴胺来应对杀虫剂的毒力,最后成功实现“死而复生”。
“本研究从昆虫解毒机制视角出发,验证了反式调控解毒基因在蠋蝽复苏过程中的解毒代谢作用,揭示了蠋蝽通过增加一种特定基因或酶的活性,有效去除体内过多的多巴胺,从而重新平衡兴奋性神经递质的传递,这是一种全新的解毒机制。”刘晨曦说,该研究结果为昆虫对化学杀虫剂的毒理学机理提供了新的见解,为耐药性机制的研究开辟了新思路,同时也为天敌昆虫与化学杀虫剂兼容使用奠定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