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破世界纪录背后的科研观
发布时间:2024-07-09 21:22:14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admin  点击:1702次

50.23%、51.09%、52.28%、53.09%,这不是一组简单的百分比数据,而是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潍柴)四年四度刷新内燃机热效率世界纪录的夺目成绩。

今年4月20日,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53.09%的柴油机在世界内燃机大会上亮相。国际内燃机学会主席瑞克·鲍姆表示,这一产品的发布标志着在柴油机热效率这一关键经济性指标上,中国内燃机行业已经领先。

潍柴董事长谭旭光已在发动机行业耕耘了近半个世纪,他深刻认识到科技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他说,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没有自主关键核心技术,就没有全球竞争话语权。

这两句话是谭旭光从四十多年企业管理和市场实战中总结出来的。

“不做追随者”,20年市值增长30倍

从濒临破产到崛起为营收超过2200亿元的跨国集团,潍柴稳扎稳打的每一步都离不开自主关键技术的支撑。

2005年,潍柴推出了第一款完全自主创新的大功率高速发动机——蓝擎发动机,终结了中国高端重卡汽车长期依赖外国发动机的历史;2013年推出全球首创黄金动力总成一体化模式,实现了变道超车;如今,四年四破柴油机本体热效率世界纪录,让潍柴站到了行业巅峰。

潍柴人总结:只有依靠自主创新,依靠关键技术,依靠一流产品,才能驾驭市场主动权,掌握企业命运。

科技战略思维是对科技发展趋势、国家重大需求、国际竞争形势进行综合研判和战略谋划,最终输出自己独到的观点。科技战略思维包含两个维度,空间维度是全局观念,时间维度是前瞻思维。

“不做追随者。”谭旭光将这句话融进潍柴的DNA里。

“20年前,我们就清醒地认识到,单一的发动机企业很难独立生存”谭旭光说,在此理念下,潍柴精准用好资本杠杆,平行整合潍柴动力发动机、法士特变速箱、汉德车桥,全球首创黄金动力总成一体化模式;逆向整合陕汽重卡、雷沃农业装备、雷沃工程机械等产业资源。

正因如此,2023年的潍柴,总市值超过1400亿元,较上市之初增长30倍。

潍柴崛起的法宝是什么?谭旭光给出了答案:以我为主,链合创新;改革突围,破冰前行;心无旁骛,聚焦主业……他始终将科技创新放在企业发展的核心位置。

谭旭光痴迷于科技,像“疯子”一样推动科技创新。

自2015年起,潍柴成立了由上百名青年博士、千名工程师组成的高热效率发动机科研攻关团队,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下,链合国内外最强大脑和产学研合作伙伴,围绕着高效燃烧、低阻力和低损耗等开展技术攻关,在不带任何余热回收装置的前提下,实现柴油机本体热效率不断提升。

据计算,短短五年间,该项目总投入达到了惊人的42亿元。

“心无旁骛攻主业”,大成果诞生背后的清晰链条

谭旭光说,科技创新与企业发展的正向互动,永远是一笔超值的投入。梳理这些大成果诞生背后的逻辑,“大投入、大平台、大团队、大环境、大产出”的链条十分清晰。

比如潍柴四破全球纪录的背后是一支“80后”“90后”组成的年轻团队在挑大梁。潍柴发动机研究院院长李志杰博士深有感触:“资金上上不封顶,在人力上也给我们组织了专门的团队做这件事情,而且包容失败。”

在潍柴动力,包容失败并不是随便说说,而是实打实包容不成功的尝试。并且,团队如果失败了,能快速拿出规避方案,补充数据库,从而避免同样的失败,为成功打下基础。

谭旭光曾给科技部门做了一次“磁共振成像”,诊断出潍柴科技创新生态存在“原生性四大病灶”,分别是平均主义、红眼主义、混子主义和级别主义。

他刀刃向内,用改革之刀割除创新病灶。这成为潍柴科技创新能长期保持强韧动力的关键。

心无旁骛攻主业,这七个字是谭旭光近半个世纪以来坚守的理念。他把优质资源全部投入到主业,让发动机长上腿、安上大脑、插上翅膀,实现了腾飞。

围绕发动机,潍柴并购德国林德液压、奥地利威迪斯,攻克了液压关键技术,形成高端液压动力总成、CVT动力总成产品,改变了我国工程机械、农业装备行业高端液压、大型CVT设备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通过并购法国博杜安,填补了高速大功率发动机空白……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的并购,也没有越过“发动机”这一核心圈子。

近几年,潍柴将目光投向未来技术和先进产业上,先后投资40多亿元致力于燃料电池的研发生产;建成了年产2万台的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研发制造基地;加快燃料电池的成果转化及推广……

从提升内燃机热效率到布局新能源动力产业,绿色成为谭旭光和潍柴不变的追求。

“未来,关键是要靠新的思想”谭旭光说,他要做的就是创造好的平台,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激发大家的创新活力,推动企业成长,实现员工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