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科聚:让科创资源从“聚合”到“聚变”
发布时间:2024-06-11 21:29:29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admin  点击:1221次

“过去,在内蒙古一项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可能要一两年、三五年,甚至十年。”近日,内蒙古工业大学教授张永锋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现在只要6个月。”

这里成果转化的提速源于“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作为内蒙古科技创新驱动的总平台,“蒙科聚”的启动,真正将科创资源“聚合”起来形成“聚变”,让创新驱动的车轮在内蒙古转起来、快起来。

搭台:让科创资源聚能

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和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选择和现实需求。2023年,“蒙科聚”肩负使命应运而生。

“有了‘蒙科聚’平台,科研工作者只要做好科研就行,其他的事情都由平台负责。”张永锋告诉记者,内蒙古久泰新材料有限公司与自己的团队签下1000万元转化合同,5月10日,煤基固废循环再利用高值新材料项目开工。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支撑、全链条服务的理念和模式,“蒙科聚”平台集成“一中心”(内蒙古科技创新发展中心、“一窗口”(呼和浩特科创中心总窗口、“一公司”(内蒙古蒙科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一院所”(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的运营主体,在12个盟市和京蒙高科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分中心,形成了一张网罗科技研发、资本运作、项目孵化、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多项功能的工作网络。

“由‘搭架子’到‘注内容’,由‘概念成型’到‘全面铺开’,经过一年的艰辛探索和努力实践,‘蒙科聚’政策体系基本形成、运营主体建设到位、‘一张网’建设有序推进、聚合效应初步显现,社会影响与日俱增,取得了重要进展。”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成果转化促进处处长金龙说,今年前5个月,全区技术交易合同数同比增长7.77%、交易额同比增长52.42%。

聚合:让“四链”共通共融

创业者崔静波从北京来到内蒙古,让他感受最深的是“蒙科聚”平台推动的力度、服务的温度,以及企业发展的速度。

崔静波长期深耕马铃薯数字化技术创新领域,他最初看中的是内蒙古广阔的应用场景。“在‘蒙科聚’驻京分中心,我们获得了大力的支持。平台的开放服务功能迅速为团队链接了资源和场景,并助力我们将项目和技术成功落地内蒙古。”崔静波告诉记者,公司目前年产值较2年前翻了10倍,已完成A轮千万级融资。

搭好“筑梦台”,逐梦人自来。“蒙科聚”集聚全区各类创新高地、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平台,构建创新服务网络。同时,“蒙科聚”推动整合“政、产、学、研、金、服、用”资源,推进“四链”深度融合。

截至目前,“蒙科聚”科创“一张网”已汇聚各类创新平台和科研机构4472家、创新型企业3443家,集聚1.2万余名科技人才,入驻共享大型科研仪器设备5534台(套)、科研团队401个,部署各类重点科技项目420项。 

聚变:让“盆景”变“森林”

随着“蒙科聚”影响力、吸引力的不断提升,内蒙古让创新资源成为发展优势、让科创企业和科创产业迅速发展壮大,“盆景”变成“森林”的聚变效应正加速形成和释放。

近日,自治区重大项目“新能源材料与绿色纤维循环利用源网荷储项目”全面开工,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风—光—储—冷—热—电零碳机场构建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取得重要进展,“二氧化碳制冷—制热—发电—储能”四位一体综合利用技术为多领域提供关键技术支撑。“蒙科聚”捷报频传,重大合作项目相继起笔。

“‘蒙科聚’平台具有较高先进性,架起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桥梁,为科技成果‘下书架、上货架’蹚出新路径。”“蒙科聚”路演项目评审专家、全国科研仪器服务联盟副理事长龙玉峰表示。

既要“筑巢引得凤凰来”,也要“天高任鸟飞”。为进一步发挥平台对区外优势科创资源的招引集聚作用,今年,内蒙古科技厅在北京、上海、广东等11个科技合作地区,联合共建27家“蒙科聚”协同创新合作机构,首次授牌即完成年度计划任务的67.5%。

“引导‘蒙科聚’主动跳出内蒙古,快速链接区外科创资源优势与本土场景、产业和市场优势,这是我们‘起跑即冲刺’的‘兔子战术’。我们力争年底前挂牌40家以上协同创新合作机构,有力提升‘蒙科聚’聚合效应和品牌影响力。”金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