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开始,宁夏高粱产地陆续进入播种期。位于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祥河村的盐碱地改良综合利用示范田一派繁忙景象,大型播种机穿梭于田间,在“一翻一盖”之间撒下一粒粒耐盐碱高粱种,在盐碱地播下希望的种子。
大武口盐碱地属于典型的贺兰山东麓洪积扇下蝶形洼地地貌,具有“盐碱双高”特点。这里有1000多亩重度盐碱地、2700亩中度盐碱地和4000多亩轻度盐碱地。此次播种的高粱种子蕴藏着让盐碱地破“碱”重生的“丰收密码”:良种配良法。良种是先正达集团中国首席科学家谢旗团队领衔多家科研单位协同攻关,培育出的耐盐碱高粱品种。良法则是为了让筛选出的耐盐碱良种在这样恶劣的土壤环境中发挥出最大潜力。
在播种现场,中化农业产业技术创新部研发经理冀定磊介绍说:“我们通过仪器检测显示的土壤电导率、PH酸碱度等数据,可准确掌握土壤的盐分、碱度指标。这是下一步针对性制定改良、种植方案的重要参考指标。”
据沈阳化工研究院土壤修复研发总监李婷婷介绍,从2018年开始,宁夏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MAP)就联合沈阳化工研究院围绕治理土地盐碱化,摸索了一套化学生物耦合改良修复的“靶向”精准改良方案。实施该方案一年后,大武口试验田的中重度盐害程度降低了19.4%,中重度碱害程度降低了66.5%。
“我们计划将这套精准改良方案技术模式运用到大武口的高粱示范田中。具体实施措施包括:在播种前使用土壤调理剂和有机肥来提升土壤地力,以更好地适应种子的萌发和扎根。出苗后,我们将通过精细的水肥管理,利用作物增效肥和微生物菌剂,来促进幼苗的健康成长。同时,为了保护作物免受盐碱的侵害,从苗期到生长中后期,他们会针对性地研发耐盐碱产品。”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西北大区大武口盐碱地项目经理胡元峰表示,在盐碱地上种植高粱,需要对全生育期进行密切跟踪监测,以便及时制定和调整管理方案。
农民种地,最看重的是效益。大武口区盐碱地约占耕地面积的六到七成,粮食产量不到正常田块的一半,严重制约着当地农民增收和现代农业发展。
大武口区委书记汤瑞介绍说:“近年来,大武口区通过引进社会化技术力量,开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盐碱地改良措施,有效筛选培育适合本地发展的作物种类,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了盐碱地资源潜力。下一步,我们将在枣香村、富民村等盐碱较重的区域推广运用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