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短板弱项  实施精准攻坚
发布时间:2020-06-10 13:35:0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杨晓冉  点击:278次

 

         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土市镇泉塘村,农民挑着西瓜准备装车外销。该县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发展优质早熟西瓜1万余亩,有效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杨雄春摄(人民视觉)

               四川省电力公司全面加快“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电网建设。图为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磨西镇幸福—磨西110千伏输电线路工程建设现场。
                                                            田 海摄(人民视觉)

                                 河北省尚义县大青沟镇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小区。
                                                             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摄

                               2020年5月,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脱贫摘帽,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图为毛南族自治县田园景色。
                                                                     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摄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中“三州”之一,图为该州泸水市巴尼小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居民在扶贫车间内制作民族服饰。
                                                                           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摄

                       重庆市黔江区白石镇中河村村民周政曾是贫困户,后经营家庭农场脱贫,图为周政帮游客采摘枇杷。
                                                                        杨 敏摄(人民视觉)

 

四川凉山州乡村学校建起“共青浴室”,图为学生端着洗脸盆,走出寝室,跑向“共青浴室”。
  牟 科摄(人民视觉)  

小康,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梦想,又被中国共产党人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2020年,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这一关键的时间点上,中国将如何更进一步,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成就?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刊发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文章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牵涉到方方面面,但补短板是硬任务。

       

  已取得决定性进展

  经过几代人的接续奋斗,中国已经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帕孜丽燕·努热合买提走进工厂,学会了做窗帘,成为每个月可以领工资的工人。这要多亏当地的产业帮扶政策。“我结婚后就一直在照顾家人,除了种地外,没有其他收入来源,生活过得很拮据。看到左邻右舍的姐妹们走出家门工作,我也很动心。”在村干部的帮助下,帕孜丽燕不仅找到了工作,还在县城里申请了廉租房,未来的日子更有奔头了。“现在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我想好好挣钱,开一家窗帘店,还打算在县城里买一套楼房。”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核心在“全面”。坚持帮扶像帕孜丽燕一样的贫困群众,中国共产党坚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从精准扶贫到脱贫攻坚战,中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已由2012年底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县从832个减少到今年的52个。贫困群众的收入大幅增长,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中国减贫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减贫成效举世公认。2019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致辞中表示,过去的40年里,中国带领7亿人走出贫困,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

  今年初,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脱贫攻坚工作的推进依然扎实有序。

  2019年,全国农民净收入中来自外出打工的工资性收入比例达41%。为减少疫情对外出务工农民的影响,驻村帮扶工作力量全部到位,挂牌督战有序推进。截至4月30日,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已达去年外出务工总数的95.4%,中西部地区扶贫公益岗位安置343万贫困劳动力,扶贫龙头企业复工率97.5%、扶贫车间复工率97%、扶贫项目开工率82%,消费扶贫已实现销售323亿元,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和干部人才超额到位。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永富指出:“总的看,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正在逐步克服,不会改变脱贫攻坚大局。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不会改变,决不因疫情而留下锅底;现行扶贫标准不会改变,既不降低也不拔高;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时间节点不会改变,既不推迟也不提前。”

  更多的数字记录着中国飞速发展的步伐,浓缩了中国百姓生活越过越好的事实。

  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9.1万亿元,增长6.1%;城镇新增就业1352万人,调查失业率在5.3%以下。中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为形成超大规模消费市场奠定了基础。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40万亿元。

  国家富强了,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了,中国发生着实实在在变化。国际社会普遍赞赏中国发展成就,认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优等生”。

  阿根廷国立罗萨里奥大学学者卡拉·奥利瓦认为,中国在国家层面设计全面减贫方案,并带领民众共同努力,从而实现了人类史上最大规模和最快速度的脱贫进程。肯尼亚国际问题专家卡文斯·阿德希尔认为,中国消除贫困的经验给了世界极大的信心和启示。“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而言,尤其是非洲这个发展中国家最为集中的大洲而言,我们需要向中国学习,寻找办法来减少和消灭贫困。”

  中国设立的“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已在30多个国家实施了200余个有关救灾、卫生等领域的发展合作项目。世界银行《“一带一路”经济学》报告显示,“一带一路”倡议在交通领域的全面实施,将使有关经济走廊沿线的经济体贸易增长2.8%至9.7%,使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赞比亚经济学家优素福·多迪亚指出,赞比亚经济社会发展从中国的投资中获益良多,与中国合作是非洲最好的选择,希望中非合作进一步推动非洲的工业化进程和科技发展。

 

  正确认识面临的短板

  成绩来之不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仍需继续奋斗。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存在一些短板,必须加快补上,比如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

  跨越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等地形的“三区三州”地区,是中国最大的深度贫困地区。这些地方自然条件极端恶劣,脱贫成本高,攻坚难度大,是“短板中的短板”。

  家住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沿岭乡和平村的马塞力木,最头疼的生活难题是吃水。村子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交汇处,平均海拔2100多米。要吃水,就得下沟上山、人挑畜驮,每家每户都得有个壮劳力专门负责取水。马塞力木家就是靠他赶毛驴去县城拉水,来回一趟少说一两个小时。人吃水都成问题,要是再想养些牛羊之类的牲畜赚点钱,就更犯愁了。

  为补上这块短板,当地把饮水安全作为“两不愁”的保障重点,加大投入、花大力气,终于将水引上了高高的山梁。家里负责驮水的毛驴“退休”了,圈里养起了几十只羊,这是过去缺水的时候,马塞力木不敢想的。

  缺水的地方要引水,交通不便的地区要修路架桥,不宜居住的地方要易地搬迁……越是困难,越要超常规发力。攻克深度贫困地区的短板,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愿景。

  “在我们如期实现脱贫攻坚任务之后,依然要防止返贫。另外,脱贫后的农民收入与城镇居民相比仍是短板,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城镇居民的38%,这需要不断补齐。”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高级专家、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柯炳生在采访中表示,当前农村的社会保障水平相较于城镇依然较低,在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仍需不断完善。

  除脱贫攻坚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另一块重要短板在生态环境治理。

  2019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中国生态环境总体改善。蓝天越来越多了,江河湖泊的水也越来越清了。去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年均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2%,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在90%以上。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县域由2012年的452个增加到2019年的817个,其中12.5%的县域生态环境质量同比好转。

  柯炳生指出,近年来中国生态环境的改善有目共睹,但过去在这一领域欠账多,所以总体来看依然是短板。在生态环境部今年5月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环境监测司司长柏仇勇也坦言,中国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程度距离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距离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生态环境保护仍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仍然肩负着艰巨的任务。

  例如,2019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36微克/立方米,距离国家二级标准还有1微克/立方米的差距;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PM2.5平均浓度都为国家二级标准的1.6倍左右,区域空气重污染过程时有发生;全国仍有65个国考断面水质为劣Ⅴ类,黄河、淮河、辽河、海河和松花江流域水质总体仍为轻度污染;中西部地区自然生态比较脆弱等。

 

  更有力的举措 更精细的工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在今年收官,为完成补短板的硬任务,各部委都在推出新举措。

  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印发《关于加快开展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的通知》,为县城新型城镇化补短板指明方向。据国家发改委规划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加快推进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既有利于承接中心城市非核心功能疏解,助推形成同城化发展的都市圈;也有利于强化与邻近地级市城区的衔接配套,还能带动小城镇发展,正是优化城镇化空间格局的突破口。

  补短板要补到最关键的领域。《关于加快开展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的通知》公布了四大领域、17项建设任务,都属于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需要政府支持引导的公共领域。比如促进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包括优化医疗卫生设施、教育设施、养老托育设施、文旅体育设施、社会福利设施和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等。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包括完善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设施、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和县城公共厕所等。

  为有效解决深度贫困地区专业人才供给不足问题,人社部给出政策扶持。2019年以来,人社部开展职称评审“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工作,对“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职称实行单独评审、单列标准、单独确定通过率,评审结果定向在基层使用;为有效增加人才供给,对护士、社会工作者、执业药师等基层急需的职业资格实施单独划定考试合格标准政策。该政策有助于基层人才的脱颖而出,能够为贫困地区培养选拔出一批适合贫困地区需求、留得住的专业人才,让更多人才愿意在贫困地区和基层一线扎根工作。

  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针对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尚未形成、对污染防治攻坚战精细化支撑不够、法规标准有待完善、数据质量仍需提高等问题,柏仇勇指出,未来将重点建立健全监测网络体系,完善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一张网”。

  4月,生态环境部出台《关于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为完善和提升现代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奠定基础。在法律保障方面,《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草案送审稿)》已编制完成,报送国务院审议。此外,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的工作正在推进,《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已在编制。

  重大工程项目也在补短板中发力。

  5月19日,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的标志性工程——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通过一期下闸蓄水阶段验收。截至目前,全国110项在建重大水利工程复工108项,建设人员到岗超过12万人,在建投资规模超1万亿元。据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估算,重大水利工程每投资1000亿元可带动GDP增长0.15个百分点。超1万亿元水利投资,意味着在建设周期内总共可拉动经济增长1.5个百分点以上。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陈厚群认为,大力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将发挥在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方面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李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