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扶贫】马晓伟:以人民为中心 以健康为根本
发布时间:2020-11-17 01:44:54  来源:中国卫生杂志  作者:admin  点击:9962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出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研究部署、督战推进,推动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国家卫生健康委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脱贫攻坚决策部署,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围绕让贫困人口有地方看病、有医生看病、有制度保障看病、少生病,持续深入推进,推动健康扶贫工程取得决定性胜利,为全面打好脱贫攻坚收官之战奠定了坚实的健康基础。


健康扶贫

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战役


实现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是“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内容,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之一。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防止因病致贫返贫,事关贫困人口健康权益,事关脱贫攻坚成败,事关健康中国建设进程,事关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健康扶贫,习近平总书记在扶贫考察、会议座谈等重要场合对健康扶贫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因病返贫、因病致贫是扶贫硬骨头的主攻方向,是一个长期化的、不随2020年我们宣布消灭绝对贫困以后就会消失的,要进行综合治理,“靶向治疗”。强调,实现基本医疗有保障主要是所有贫困人口都参加医疗保险制度,常见病、慢性病有地方看、看得起,得了大病、重病后基本生活过得去。强调,要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提高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做到精确到户、精准到人、精准到病。这些重要论述,为实施健康扶贫注入强大思想动力,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健康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坚中之坚、难中之难。从贫困原因看,疾病是农村贫困人口最为突出的致贫因素,“辛辛苦苦奔小康,得场大病全泡汤”。数据显示,开展脱贫攻坚以来,全国累计纳入建档立卡管理的贫困户2566万户、8407万人,其中,因病致贫返贫贫困户981万户(占38.23%)、2856万人(占33.97%);截至2019年年底,尚未脱贫的98万户、266万人中,因病致贫返贫的有38万户(占38.40%)、97万人(占36.35%)。无论是从贫困户占比角度还是从贫困人口占比角度来看,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都不是小数,在给群众带来费用负担的同时,也会造成劳动能力受限或者丧失,影响家庭创收。从脱贫目标看,实现基本医疗有保障,一方面要解决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问题,推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制度全覆盖,让患大病和慢性病的贫困群众能够得到较好保障;另一方面需要解决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问题,健全完善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让常见病、多发病就近得到及时有效治疗。从疾病防治规律看,“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有些疾病的发生难以预料,有些疾病需要长期治疗,还有很多疾病是难以治愈的,每个病患的病情都有所不同。靠一项政策、一项措施保证贫困人口脱贫的情况难以适用于健康扶贫工作,必须综合施策,精准施策,将健康扶贫融入卫生健康工作全过程,统筹改革手段、务实举措、管用办法,来确保完成攻坚任务。


健康扶贫是党和国家交给卫生健康系统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国家卫生健康委带领全系统干部职工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刻认识健康扶贫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将健康扶贫政治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调整加强委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压实政治责任和主体责任,建立扶贫工作月报告和委领导分区包片制度,采取超常规手段,以强烈的政治担当和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细抓小,紧紧抓住不放,坚决抓出实效。


持续攻坚克难

推动健康扶贫取得决定性成就


健康扶贫聚焦基本医疗有保障目标标准,遵循卫生健康工作规律,供需两侧同步发力,救治预防双管齐下,形成强大攻坚合力,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全面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以县级医院能力建设、“县乡一体、乡村一体”机制建设和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为主攻方向,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改善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机构设施条件,提升服务能力。


持续加大投入支持力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地方卫生健康项目资金持续向贫困地区倾斜,累计投入1.4万亿元支持扶贫任务重的25个省(区、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中央预算内投资对贫困地区建设项目“应纳全纳”,累计安排1000亿元,支持6万多个医疗卫生机构项目建设。对“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实行重点倾斜,中央转移支付项目资金单独列示下达,同时还安排专门资金、设计专门项目,支持县乡村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针对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人才匮乏的状况,允许地方根据情况适当放宽年龄、学历等招聘条件,可采取面试、直接考察的方式公开招聘,拓宽基层人才入口关。全面实施全科医生特岗计划,累计为贫困地区招聘3000名特岗医生。倾斜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项目,累计为贫困地区培养5.6万余名本科定向医学生,其中已有2.4万余名医学生顺利毕业并赴各乡镇卫生院履约。持续加大资源支援力度。组织1007家城市三级医院累计派出超过8万人次医务人员对口帮扶全部832个贫困县的1172家县级医院,远程医疗覆盖全部贫困县并向乡镇卫生院逐步延伸。指导地方通过县聘县管乡用、乡聘村用或巡诊派驻等灵活方式,累计支援乡村两级医务人员近10万人,推动医疗卫生资源向农村下沉,着力提升贫困地区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同时,实施医疗卫生人才“组团式”援藏援疆,创新“以院包科”和“师带徒”等帮扶模式,大幅提升西藏和新疆医疗服务能力。


经过努力,健康扶贫历史性地消除了农村贫困地区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实现了全国每个贫困县至少有一家公立医院,其中811个县至少有一家公立医院达到二级医疗机构服务水平,每个乡镇和每个行政村都有一个卫生院和卫生室并配备合格医生,贫困群众常见病、慢性病基本能够就近获得及时诊治,越来越多的大病在县域内就可以得到有效救治。


二是因户因人因病精准施策,有效防止因病致贫返贫。实施“三个一批”行动计划,按照“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对罹患疾病的贫困人口实行分类救治,推动健康扶贫落实到人、精准到病。


组织全面核实。动员全国80多万基层医务人员,逐户、逐人、逐病核实,全面摸清贫困人口患病情况,为每一位贫困患者建立了工作台账。组织全员参保。配合医保部门落实参保财政补助政策,将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制度,实行倾斜性支付政策和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有效减轻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负担。实施精准救治。针对大病,按照“定临床路径、定定点医院、定单病种费用、定报销比例,加强责任落实、加强质量管理”的原则,实施专项救治,救治病种逐步扩大到30种;针对慢病,重点对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等4种慢性病患者优先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定期随访、用药指导、健康咨询等规范管理;针对重病,对经三重制度综合保障后,负担依然较重的大病、重病患者,指导地方政府进一步采取补充保障措施,予以兜底保障。截至目前,已分类救治1900多万贫困患者。开展动态监测。建立健康扶贫信息系统,对贫困人口患病情况和治疗、保障情况实行动态监测,组织基层健康扶贫队伍及时核实并跟踪落实健康扶贫政策。


经过努力,健康扶贫全面实现了对贫困人口的应保尽保、应签尽签、应治尽治,初步建立起防止因病致贫返贫的“及时发现、精准救治、有效保障、跟踪预警”工作机制,累计使近1000万因病致贫返贫贫困户成功摆脱了贫困,探索创造了破解因病致贫返贫难题的中国经验。


三是强化健康危险因素控制,努力构建健康环境,提升贫困地区群众健康水平。健康扶贫坚持预防为主,聚焦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疾病,强化重大疾病综合防控和重点人群健康改善,推动健康扶贫关口前移。


加强重大疾病综合防控。针对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等重大疾病,制定《遏制结核病行动计划》《重点地方病防治三年攻坚行动方案》《全国包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等,防治结合,统筹推进。实施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努力遏制因尘肺病导致的因病致贫返贫。针对贫困地区健康人群、高危人群和患者三类群体,加强健康教育、早期筛查干预和健康管理,肿瘤早诊早治率明显提升。实施“三区三州”传染病地方病防治攻坚行动,将西藏和四省涉藏州县包虫病,南疆四地州和怒江州、临夏州结核病,凉山州艾滋病作为“三区三州”健康扶贫攻坚重点,一地一策、一病一方,实行综合防治。截至2019年年底,西藏自治区人群包虫病患病率下降到0.24%,较2017年下降73.9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结核病报告发病率从2010年的1570/10万降低至169/10万;凉山州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覆盖率从2017年的41.1%提升到94.8%,治疗成功率从65.63%提升到91.31%。推进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健康改善计划。深入实施农村妇女“两癌”筛查、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贫困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妇幼公共卫生项目,率先在贫困地区实现全覆盖,累计惠及超过2亿人次。试点推进贫困地区婴幼儿照护项目,探索适合贫困地区的照护服务模式并逐步推广。加强建档立卡失能贫困老年人照护,全面开展核查,确认62.7万失能贫困老年人,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59.0万人、集中供养3.6万人、提供临时救助9.8万人。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促进行动。针对重点人群、重点疾病、主要健康问题和健康危险因素持续开展健康教育,通过健康讲座等多种方式,普及健康知识。结合健康城市、卫生县城(乡镇)、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等工作,努力改善影响健康的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


经过努力,健康扶贫推动贫困地区艾滋病上升态势得到全面有效遏制,结核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并逐步下降,包虫病流行得到基本控制,取得历史性成就。贫困地区健康环境全面改进,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提升。


全面完成攻坚任务

实现健康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在脱贫攻坚到了最后阶段,各级党委和政府务必保持攻坚态势,善始善终,善做善成,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殷切嘱托,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全力以赴推进健康扶贫各项收官工作,确保坚决打赢健康扶贫攻坚战。


一方面,全面高质量完成健康扶贫任务。做到“三个紧盯”:紧盯突出问题动态清零,深入推进县医院能力建设、“县乡一体、乡村一体”机制建设、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三个主攻方向,落实落细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域医共体建设、基层人才培养培训等措施,加强动态监测,确保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实现动态清零,进一步提升乡村服务水平。紧盯重点地区挂牌督战,聚力推进52个未摘帽贫困县健康扶贫工作,落实好重点地区挂牌督战、重点机构动态监测、重点人群跟踪预警,以“督”促“战”,强化工作指导和政策支持,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问题,确保坚决如期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紧盯重点措施全面落实,确保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大病专项救治、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以及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等政策落细,协调医保部门落实医保扶贫政策,进一步健全完善监测预警和精准帮扶工作机制,确保因病致贫返贫实现动态清零。


另一方面,推进健康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保持政策总体稳定,进一步巩固提升健康扶贫成效。推进健康扶贫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健康中国行动计划深度融合,实现工作重心由补齐短板、解决基本医疗有保障突出问题向提升农村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夯实乡村振兴健康基础转变,实现工作机制由集中攻坚向常态推进转变,实现政策导向由特惠向普惠转变,实现工作方法由事后保障向事前预警转变。坚持预防为主方针,按照专病专防思路持续推进传染病地方病综合防控,加强贫困地区健康促进,建立长效健康危险因素防控机制,推进健康乡村建设。


(文: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 马晓伟)


人报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