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走进社区的线下讲座,到电台里季节养生、老年养生的知识讲授;从电视荧屏中的健康专题节目,到社交媒体上的健康科普视频,我在亲身参与中见证了技术迭代对科普边界的拓宽,也感知到健康知识日益多元广阔的传播空间。
于我而言,健康科普是给予亦是收获,它让我接触到许多特别的患者。曾经,一名视力重影患者走进我的诊室,还没等我表达好奇,他便开口说道:“我在网上看过您的科普视频,尽管视力问题不属于内科,还是想请您帮我看看。”也许,科普的意义正是如此——为“远方”的他们提供多一种选择。
当下,“禁食辛辣”“全民三伏贴”“绿豆汤反中药”等各类参差不齐的科普视频充斥社交网络,“怎样饮食更健康”“如何运动更有效”“节令养生怎么做”等各类提问反映出群众越来越高的健康需求,这些都激发了我的表达欲。
健康科普不是照本宣科,更不能拾人牙慧。养生专业理论和长期临床实践的有机结合,形成了我不盲目从众的养生观点。有些发烧不能输液、有些腹泻不能止泻、手脚冰凉未必是寒、倦怠乏力未必是虚、多数人不适合“三伏贴”“三伏天晒背”、老年人谨慎“硬核锻炼”等等,一个症状往往是多种致病因素的结果,眼见未必为实,要拨开重重迷雾,探究其本质。理论知识指导着我对现实案例的分析,案例不断丰富着我的认知理解,也让科普内容更真实、鲜活和生动。
健康养护是一件因时而动、顺势而为的事情。举例而言,大多数老年人脏腑功能处于相对下降状态,更应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经典中医养生理论,跑山喊山、三九冬泳、单杠大回环等剧烈运动,不仅不是不服老的证明,反而是对身体机能的挑战。对于晚餐后依然存在大量脑力或体力消耗的工作群体,加餐也未尝不可。如此种种。不同性别、年龄,不同体质、体格,不同节气、时令都影响着身体状况,“何为健康”的答案更是因人而异。
医生要成为健康守护者,更要成为精神支持者。制作健康科普短视频是有感而发,我很期待把正确的健康知识和科学的生活理念传递给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