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7月22日电 (记者余璐)记者从水利部获悉,截至7月2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已累计生态补水超过89亿立方米,河湖生态环境复苏效果明显,工程沿线干涸的洼、淀、河、渠、湿地重现生机。
在我国华北地区,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长期超采地下水导致形成了大范围的地下水“漏斗区”。为推进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2016年以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充分利用丹江口腾库容防汛,将洪水资源化,向沿线河流生态补水,努力改善水生态环境。
目前,华北地区浅层地下水水位持续多年下降后实现连续两年回升,浅层地下水总体达到采补平衡。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底京津冀治理区浅层地下水水位较2018年同期总体上升1.89米,深层地下水水位平均回升4.65米。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保障了沿线河湖生态用水,初步形成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靓丽风景线,有效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中国南水北调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工程有效改善了北京城市生态环境,通过向怀柔、密云等水库存水,有效扩大了水域面积,2021年10月1日,密云水库蓄水量达到35.79亿立方米,创造了新的纪录。
“永定河多年干涸断流,一度成为‘沉睡的河’,2021年8月至9月,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过北京段大宁调压池退水闸向永定河生态补水,助力永定河实现了26年来865公里河道首次全线通水。”上述负责人说。
另据悉,截至2022年7月2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陶岔渠首入总干渠水量突破500亿立方米,相当于为北方地区调来黄河一年的水量,工程受益人口超过8500万。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着力发挥工程“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畅通南北经济循环的生命线”作用,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