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应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先行区
发布时间:2022-06-22 12:21:24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admin  点击:1060次

  邹祖铭

  我国国家级高新区发展再落四子。国务院近日同意滁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信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克拉玛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遵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对于国家高新区的发展,国家早有部署。2020年出台的《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已定下目标,要把国家高新区建设成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在政策的支持下,近年来,我国国家高新区发展驶上了“快车道”,不仅以现代化水平的产业聚集繁荣了当地城市的经济发展,也一举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增长极。数据显示,我国173个国家高新区以0.1%的国土面积创造了约全国13%的GDP。据初步核算,去年全国169个国家级高新区预计全年营业收入超过48万亿元,同比增长12%左右。

  国家高新区想要建设成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理应在绿色发展方面挺在前面、作出表率。这就要求国家高新区要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巩固提升绿色发展优势,探索生态文明与经济繁荣相协调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安徽省合肥高新区围绕支持使用减污降碳技术、清洁生产、环保管家等方面出台多项政策,设定专门环保奖励资金,为园区产业企业的绿色发展提供了动力;浙江省萧山临江高新区,将“零碳+直流”项目铺设整个园区,绿色清洁电力为园区在“双碳”驱动的经济转型中赢得了先机。全国各地已有不少国家高新区践行着绿色发展。

  与此同时,在历次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和各地开展的环保检查中均发现,有部分升级后的国家高新区,一边享受着政策红利,一边却把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目标丢在一边,甚至出现了重工业和高能耗产业比重偏大、肆意占用生态环境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挤占生态保护红线等现象。

  这些问题的背后,有的是盲目追求发展的速度,而忽视了发展的品质;有的是一味看重国家高新区带来的经济利益,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归根结底,是对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认识不够清晰,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增长的思想在作祟。

  推进国家高新区建设向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看齐,更要打好生态基底,增强绿色竞争力,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规划设计方面,要合理优化布局,统筹推进城市和开发区规划建设管理,引导建立高新区内产业准入清单和标准,鼓励更多的绿色产业和拥有绿色科技攻关能力的产业融入园区。在推动节能减排方面,要降低园区污染物产生量和化石能源消耗,严格控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对可能造成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的建设项目审慎考虑进驻。在项目审批方面,要严格履行规定程序,遵循国土空间等相关规划,编制开发建设有关规划时依法开展必要的规划环评工作,为防止出现重大环境污染事件把好源头防范关。在评价考核方面,要加快建设绿色生态园区考核评级和奖惩机制,加大国家高新区绿色发展的指标权重。

  同时,还要加快建立绿色产业专业化合作,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理论研究、技术攻关、平台搭建、信息共享以及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探寻新的绿色增长点。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的郑州高新区近日迎来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黄河分院的落地,能够更好地利用制度、人才和技术等优势,推动园区绿色环保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培育壮大园区绿色技术研发的主体力量。

  国家高新区作为城市的一部分,建设过程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参与和评价。因此,国家高新区建设应把“宜创宜业宜居”放在重要位置。深入推进全域生态体系建设,积极探索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把园区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的“大花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群众需求,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行政区域面积内有1/3的太湖水域。为了处理好城水相依的关系,近年来,苏州高新区分区施策,划定湖滨生态区为无工业建设的原生态保护区,引导其他区内企业实施水资源循环利用,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前置于产业项目建设。不仅保护好了山水苏州的自然生态体系,更创造出了“真山真水园中城”的生态意境美。

  国家高新区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打好生态基底。在未来,要让每一个国家高新区不仅是产业聚集、创新驱动的经济示范高地,更是天蓝水清、百姓幸福的一道靓丽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