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维
修改颗粒物量程上限13次,使颗粒物分钟数值由超标变为达标;在烟温探测仪上加装电阻器件,让自动监测烟气流量、排放量减少;检测机构伪造比对监测数据,出具虚假比对监测报告……
今年4月,生态环境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三部门部署开展深入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和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专项行动。行动中,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积极利用大数据分析、视频监控等非现场监管手段发现问题线索,坚持追根溯源、深挖细查,持续跟进案件办理进展,确保违法犯罪案件惩处到位,责任人员处理到位。
“谁弄虚作假,谁就触碰了‘带电的高压线’,我们坚决‘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副司长蒋火华说。
干扰自动监测数据
小聪明换来大责任
为了逃避监管排放污染物,有的公司故意修改颗粒物量程上限。
2021年12月17日,根据天津市污染源自动监控平台发现的异常数据线索,天津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会同武清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对发斯特(天津)能源管理有限公司进行现场检查。执法人员现场调取该公司废气自动监测设备相关参数发现,在2021年12月7日至12月16日期间颗粒物量程上限有修改痕迹。
经调查,该公司负责运行脱硫设施和记录自动监测数据的工作人员张某、赵某二人对颗粒物量程上限累计修改13次,使颗粒物分钟数值由超标数据变为达标数据。天津市武清区生态环境局对该公司处罚款52万元,并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目前,该案2名涉案人员已实施行政拘留15天,当地生态环境局正在依法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调查工作。
河北保定高阳县宏业染织有限公司想到的“办法”是替换水样。2021年6月28日,保定市生态环境局高阳县分局通过查看智能管控监控平台的视频监控系统发现,高阳县宏业染织有限公司废水排放口处,有人将废水自动监测设备采样管放入一塑料桶内,并向桶内注水。经调查证实,2021年6月27日晚23时20分左右,该公司正在生产,污水处理站员工担心因废水排放口出水水质不达标而受到公司处罚,擅自将自动监测采样探头放入盛有清水的塑料桶内,干扰正常采样、监测,持续时间长达10小时,导致自动监测数据明显失真。
该公司因此被责令停产整治,并处罚款25万元,案件被移送公安机关,以涉嫌污染环境罪被立案侦查。今年1月28日,高阳县人民法院以污染环境罪,对该公司判处罚金50万元,对2名涉案人员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七个月,并处罚金3万元、5万元。
同样是为干扰自动监测设施排放水污染物,浙江杭州余杭高明家纺科技有限公司的做法是稀释水样。
2021年11月30日,浙江省杭州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通过“在线智控”数字情报模型发现,余杭高明家纺科技有限公司多次人为转动监测站房摄像头,自动监测数据存在重大造假嫌疑。执法人员经现场调查证实,该公司因废水处理设施处理效果不佳,排放口水质不稳定,公司负责人夏某遂指使下属胡某、凌某对自动监测设施的COD分析仪采样装置加水稀释,通过干扰自动监测数据的方式,达到违法排污的目的。该案3名嫌疑人被刑事拘留。2022年3月9日,该案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数据失真最终露馅
检测机构竟也造假
2021年11月16日,合肥市肥东县生态环境分局开展滁河流域专项治理行动,发现肥东温氏畜牧有限公司的排污许可证明确规定,生产废水经污水处理设施和七级氧化塘处理后外排,总排口实施自动监测。而该公司工作人员用临时布设的软管将第四级氧化塘中黄褐色废水绕过总排口和自动监测设备采样点,直接抽至厂外沟渠流入下游河流。
该案移送公安机关后,5名责任人被刑事拘留。2022年1月19日,该案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目前,当地生态环境局已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调查,正在依法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
福建泉州海峡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则是在烟温探测仪上加装电阻器件,让自动监测烟气流量、排放量减少。2021年12月7日,泉州市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对该公司进行现场检查,通过调阅视频监控录像发现,该公司工作人员分别于2021年11月18日和12月6日,对窑尾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上PT-100型烟温仪器进行了操作。
经调查证实,同年11月18日该公司中控室主任曾某发现窑尾烟气烟温出现异常后,擅自指使电工李某在烟温探测仪后端传输线路接线板上加装电阻器件,致使该公司自动监测数据失真。2022年1月12日,该案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在自动监测数据方面弄虚作假的不仅有排污单位,还有第三方检测机构。
2021年11月11日,六安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对六安市海洋羽毛有限公司自动监测设备运行管理情况进行执法检查时发现,安徽绿实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伪造比对监测数据,出具虚假比对监测报告的违法行为。该检测机构被责令停业整顿,处罚款10万元;法定代表人被处罚款4.48万元。
查处形成强大震慑
不少线索来自举报
环境监测数据是环境监测的生命线、环境管理的顶梁柱,是客观评价环境质量状况、反映污染治理成效、实施环境管理决策的基本依据。
“真实、准确、全面的环境监测数据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落实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支撑。”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副站长肖建军如是说。
对重点排污单位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实施自动监控,是实现“智慧监管”,提升执法效能的重要手段。有专家指出,自动监测数据被“污染”造成的危害要大于生态环境污染本身。因此,有必要对造假保持零容忍的高压态势,对造假者加大惩处力度,并探索更多更有效的监督方式。
近年来,为打击环境监测造假行为,制度保障正在加快进行。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后,生态环境部也印发了《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
蒋火华介绍说,生态环境部大力推进监测标准化,累计发布监测标准1200余项,让监测工作有章可循。强化量值溯源体系建设,建成臭氧、PM2.5质量浓度等5项生态环境部门最高计量标准。同时,落实监测机构评审补充要求,严格事前准入和全过程质控,从源头上落实“谁出数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责任追溯制度。
生态环境部门还创新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升基层监管执法效能,增强部门之间联合办案协同打击的能力。同时,对于环境监测弄虚作假行为的打击趋于严厉。为了保持惩治弄虚作假的高压态势,生态环境部门已连续两年开展严厉打击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环境违法犯罪专项行动。
肖建军说,在强大震慑下,环境质量数据不当干预大幅下降。
蒋火华表示,生态环境部将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坚决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准确。一是压实各方责任。督促地方党委政府落实领导责任,建立健全防范和惩治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压实排污单位和监测机构对监测数据真实性、准确性的责任。二是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凡是弄虚作假的,一律严惩重罚,让他们“得不偿失”;凡是涉嫌犯罪的,一律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绝不姑息。
值得注意的是,从各地查处通报的案例来看,不少案件线索都来自群众举报。这也意味着加强源头治理就要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形成社会监督氛围,让环境监测违法造假行为无所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