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启动创建卡拉麦里国家公园
发布时间:2022-06-11 12:27:40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admin  点击:7057次

  浩瀚沙海,茫茫戈壁。夏日的卡拉麦里,太阳炙烤着大地,正午时分,热气扑面而来;放眼望去,荒野绵延,山丘如浪,一直铺向天际。新疆准噶尔盆地东部的这片区域,看起来一片沉寂,走进深处就会发现,这里虽然干旱少雨,但依然是野生动植物的乐园。

  苍穹之下,普氏野马、蒙古野驴、鹅喉羚等有蹄类野生动物在这里繁衍生息;绿叶木蓼、梭梭和白梭梭、针茅和沙生针茅等植物尽情生长……

  卡拉麦里是温带荒漠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为荒漠有蹄类野生动物集中分布区。眼下,这片区域正在创建卡拉麦里国家公园,自然生态保护与管理进入了新阶段,旱域生灵将更加自在生长。

  荒野蕴藏生机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开场令人印象深刻。其中冬至节气的画面,是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中奔跑的蒙古野驴。今年4月,新疆卡拉麦里国家公园创建申请获批复,其创建区域由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新疆奇台硅化木—恐龙国家地质公园以及新疆奇台硅化木国家沙漠公园等区域构成。

  谈及卡拉麦里、蒙古野驴,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杨维康十分兴奋。他带领的团队对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内的蒙古野驴持续开展了近20年的研究。“随着保护区环境的改善,蒙古野驴的种群数量正在逐渐恢复,卡拉麦里越来越充满生机。”杨维康说。

  除了蒙古野驴,普氏野马、鹅喉羚等野生动物的数量也在大幅增长。记者通过摄像头看到,艳阳下,成群的普氏野马或在觅食,或在荒野上撒欢奔跑。“我们不干预野生动物的生活,只是默默守护它们。”在乔木西拜野马监测站,阿达比亚特与野马相伴了20年,他紧盯摄像头,眼神中充满关爱。

  在干旱的卡拉麦里,野生动物水源主要来自地表汇集的冰雪融水和降水。“由于水源匮乏,遇到旱天,我们会对水源地进行人工增水;在冬季,我们会在野马经常活动的区域投放草料。”阿达比亚特说,随着卡拉麦里国家公园启动创建,卡拉麦里自然资源保护和生态系统修复治理等工作将进一步加强,这里将更加适宜野生动物生活、繁衍。

  其实,过去由于捕猎和环境等问题,普氏野马曾在原生地准噶尔盆地消失。2001年,27匹普氏野马被放归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普氏野马终于回归原生地。此后,又进行了多批野外放归,普氏野马种群数量不断扩大,能够尽情地在卡拉麦里奔跑。

  《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主编孙丽认为,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是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基因库”,是从事生态研究和生态监测的理想基地,其生态区位和物种多样性无法替代,具有重要的干旱区基因保护价值、生态价值、科研价值,对推进新疆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国家重点野生动物保护名录》(2021版),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共有野生脊椎动物24目、55科、186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6种。

  凝固时光印记

  除了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创建中的卡拉麦里国家公园还包括新疆奇台硅化木—恐龙国家地质公园、新疆奇台硅化木国家沙漠公园,均位于奇台县。新疆奇台硅化木—恐龙国家地质公园中的硅化木和恐龙化石是准噶尔盆地和西北地区侏罗纪古生物的典型代表;新疆奇台硅化木国家沙漠公园是以典型稀有的硅化木群,恐龙化石和古海洋生物化石为主体的国家地质公园。

  硅化木作为树木化石,与恐龙化石都是地质沧桑和物种演变的见证,可谓凝固时光的印记,这也成为卡拉麦里国家公园的独特名片。

  为推进国土绿化、呵护这些凝固时光的印记,筑牢创建国家公园基础,奇台县加强了区域生态系统修复、监测、巡护等工作。在奇台县北部沙漠区域,成片的红柳、梭梭等固沙植物组成道道防线,顽强地抵御着风沙侵袭。奇台县林业和草原局局长俞兆兵表示,全县按照南护天山、中建绿洲、北治沙漠的思路,不断巩固人进沙退的良好态势。

  奇台县所在的昌吉回族自治州,实施了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特色林果业等重大生态工程,“十三五”以来累计完成沙化土地治理530多万亩,筑牢了遏制风沙危害的前沿阵地。昌吉州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赵雪辉说,当地聘请专家团队对大气污染成因开展治理攻关,科学治污、靶向治污、精准治污,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

  卡拉麦里国家公园启动创建后,硅化木受到更多关注,甚至创建效应出现“外溢”。在乌鲁木齐的新疆古生态园里,一处重要的景观便是硅化木群。在这里游览的福建游客刘思婷说,得知创建中的卡拉麦里国家公园中有硅化木,非常好奇。这次在古生态园先睹为快,确实非常震撼。

  除了动态的普氏野马、蒙古野驴,以及静态的恐龙化石、硅化木之外,创建中的卡拉麦里国家公园区域还有许多独特的植物,胡杨、沙拐枣、梭梭、红柳……这些植物根系大都具有耐旱、逐水的特性,是卡拉麦里乃至新疆的一张别样名片。走近这些顽强生长的荒漠植物,能够刷新人们对大漠戈壁的刻板印象,感受荒漠中的生命之美。

  按照相关政策,在保护的前提下,在自然保护地一般控制区内可适当开展生态教育、自然体验、生态旅游等活动。如何在保护的前提下,发挥卡拉麦里国家公园的科普、旅游等方面的功能?自治区林草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通过建立“云游系统”等,在线观赏野生动植物。

  新疆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到2035年,显著提高自然保护地管理效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建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卡拉麦里国家公园创建后,旱域生灵的家园将更富生机,时光的印记也必将更加清晰。

  保护意识提升

  “自然保护区刚成立时只有385匹蒙古野驴,随着生态修复工作的完成,现存种群数量为3200匹左右,呈现明显上升趋势。”杨维康说,随着新疆对珍稀濒危和特有种群的抢救性保护力度不断加大,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和种群数量不断恢复扩大。

  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成立以来,普氏野马、蒙古野驴、鹅喉羚等有蹄类野生动物数量已实现大幅增长,特别是野马放归试验取得了探索性成功,成为我国濒危物种重新引入的成功典范。这提升了我国在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爱护生态环境、弘扬生态文明方面的国际地位,并为我国其他物种的重新引入工作起到了借鉴和示范作用。

  在人迹罕至的戈壁荒滩,奔跑的普氏野马、蒙古野驴、鹅喉羚等野生动物,见证了自然保护意识日益深入人心。

  “近几年大家环保意识提高了,都积极参与六五环境日等活动,宣传保护环境、热爱自然,为呵护地球家园尽一份力量。”昌吉市干部马月说。

  一年前,昌吉州成立了“绿水青山”志愿服务队,所设11个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志愿服务小分队,一年来开展宣传教育100余场次,全州逐渐形成参与生态保护的良好氛围,自然保护意识持续提升。

  “启动国家公园创建,就意味着对创建地生态建设和自然保护的肯定。”昌吉市民马雯昱说,“希望卡拉麦里继续保持素颜,在创建国家公园过程中,每个人都是参与者,也必然是受益者。”

  记者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了解到,在创建国家公园过程中,将加强对生态系统、物种及栖息地、自然景观以及人类活动干扰等状况的监测监督评价,建立生态网络感知系统。同时,加强一线保护站点建设,充实管护人员,提高管护功效。此外,还将探索建立社区共建共有共享机制,通过签订合作保护协议、设置公益岗位等方式,共同保护国家公园自然资源,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本系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