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提出要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本版开设“统一大市场怎么建”栏目,聚焦碳排放、电力、数据等领域统一市场建设,敬请关注。
日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正式印发,指出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的重要内容,并提出实行统一规范的行业标准、交易监管机制。
业内专家指出,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去除内部阻碍碳排放权流动的约束,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有利于我国平衡好碳减排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从而以最小的社会代价实现“双碳”目标。
运行之初遭遇数据作假
来自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信息显示,4月26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10吨,成交额600.00元,收盘价60.00元/吨,收盘价与前一日持平。
2021年1月1日到12月31日是全国碳市场的第一个履约周期。这个履约周期共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年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约45亿吨二氧化碳。按履约量计,首个履约期履约完成率达99.5%。总体上看,碳市场运行健康有序,交易价格稳中有升,促进企业减排温室气体和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作用初步显现。
进入第二个履约期的全国碳市场,目前仍处于发展培育期。其中,确保碳排放数据的真实准确,是当前全国碳市场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2021年10月至12月,生态环境部抽调全国生态环境系统执法骨干和行业专家,赴22个省份47个城市,组织开展碳排放报告质量专项监督帮扶,初步查实了一批典型、突出问题,并曝光了一批碳排放数据造假的典型案例,在社会上产生极大影响。
据介绍,为了进一步提升全国碳市场数据质量,生态环境部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透露,将配合司法部积极推动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进一步明确技术服务机构的责任和监督管理要求。
此外,生态环境部已将碳排放专项监督帮扶发现问题及相关案卷材料移交至各省级生态环境部门,指导各地依法依规处理处罚。同时,将多措并举加强监管,建立健全信息共享、联合调查、案件移送等机制,联合相关部门加强对技术服务机构的日常监管。加大信息公开和信用监管力度。
有学者指出,相关研究表明,包括欧盟碳市场、加州碳市场在内的碳市场,在运行初期都会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数据质量问题,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数据质量会呈现逐渐好转的趋势。
十年探路仍充满挑战
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总体设计技术专家组负责人、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希良指出,碳市场从经济学理论上讲非常简单,但真正建成一个有效的碳市场面临巨大挑战。
全国碳市场建设是从地方试点起步的。2011年10月,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7省市启动了碳排放权交易地方试点工作。2013年起,7省市试点碳市场陆续开始上线交易。2017年末,《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印发实施,要求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2021年,在全国碳市场即将上线交易之际,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表示,全国碳市场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不再参加地方碳市场的交易。根据安排,地方的碳市场要逐步向全国碳市场过渡。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张建红认为,基于我国发展实际,现阶段地方碳市场还可以发挥一些创新探索作用。比如在覆盖行业上,地方碳市场可以因地制宜纳入重点行业,如湖北、广东、北京等试点碳市场覆盖了交通、建筑等行业,而目前全国碳市场还没有覆盖这些行业;再比如地方碳市场可以放低纳入门槛。
绿色金融60人论坛(GF60)首席经济学家张俊杰表示,区域碳市场的最大问题是碳泄漏。一些企业为了避免被纳入碳排放监管体系,可能将生产经营活动从试点区域转移到非试点区域。这样,虽然试点区域的碳排放下降了,但是其他区域碳排放却上升了,从而部分抵消了碳市场的减排效果。
此外,张俊杰认为,标准不统一造成了试点区域之间的竞次问题。由于担心强管制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一些地方设置了较为松弛的排放总量标准。这种竞相降低管制强度的竞次现象,不是通过产业升级来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而是通过牺牲环境来保护地方的高耗能高排放企业。
稳中求进任重道远
张建红表示,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为了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碳市场流通的关键堵点,将会加快清理废除妨碍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公平竞争的各种做法,让碳市场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
“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能让更多企业主体参与到碳市场中,既有利于增强碳市场的稳定性、公平性和透明性,也有利于企业主体降低碳交易成本。”张建红说。
张俊杰表示,统一大市场不是要政府来集中配置碳排放权,而是要通过法治化形成全国统一的标准规范与交易监管机制,促进碳排放权在区域与行业间充分流动,充分发挥价格机制配置要素和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张俊杰认为,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先要去除市场分割,尽快制定区域碳市场向全国碳市场过渡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尽快出台自愿市场与强制市场的联结方案。其次要去除行业分割,逐步将建材、钢铁、有色等行业纳入碳市场,通过市场扩容升级来激活碳市场的活跃度。最后要夯实碳市场的数据质量基础,实现碳排放数据报告标准、质量以及透明度的统一,增强市场信心。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制度基础是强制性的减排履约责任。同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具有操作环节多、规范性要求强、专业要求高的特点,必须在法治轨道上运行。进一步扎实做好全国碳市场各项工作,持续完善配套制度体系,加快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完善相关的技术法规、标准、管理体系,成为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题中之义。(经济日报记者 曹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