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面环海,向海而兴。向海,是广西北海人赖以生存的方式。从2000多年前“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到19世纪开埠,从1984年成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到“一带一路”重要门户城市,海洋为北海注入了强劲发展动力。
“打造向海经济、写好新世纪海上丝路新篇章”。5年来,借力海洋纽带,北海向海图强,做活海洋文章,坚持生态优先、建设向海经济产业体系、加快海洋科技创新,不断推动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
布氏鲸、红树林和白鹭
北海的海洋生态治理交出了怎么样的答卷?中华布氏鲸群给出了高分。
今年3月8日,正在北部湾涠洲岛和斜阳岛海域之间执行海底光缆巡护和海域海岛执法巡查任务的“中国海监1118”船,再次观测拍摄到中华布氏鲸群。这些大家伙丝毫不惧、安然自得,不断跳跃“嬉戏”。
2016年,布氏鲸首次在涠洲岛海域被发现后,引起社会各界热切关注。据广西科学院、中科院水生所以及北部湾大学等机构组成的广西北部湾海洋哺乳动物联合研究组研究显示,目前此海域已确定布氏鲸个体32头,且健康状况均表现良好。
“2018年7月1日,我们还颁布实施《北海市涠洲岛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将涠洲岛、斜阳岛岛屿及其海岸线向外6公里的海域纳入立法保护范围,禁止开展捕捞作业。”涠洲岛旅游区管委会副主任陆金旭说。
这些举措,使得附近海域的海洋生态越来越好。“布氏鲸在冬春季的时候,基本上都会过来,因为广西的原生态保存得非常好,渔业资源也特别丰富。”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南京江豚保护区专家陈炳耀说。
给北海海洋生态环境打出高分的,还有红树林和白鹭。
在金海湾红树林生态公园,只见茂密的红树林一直延伸到大海的远方,一群群白鹭在红树林上方翩翩飞翔。包括冯家江治理在内的一系列的截污治水工程,正使这里成为一个生机盎然的活力海湾。
流域分布的17种红树林植物生长状况明显好转,银滩海水浴场水质优良率从2019年度的20%,大幅提升至2020年度的64.28%。流域沿岸鸟类累计监测到182种,比2017年之前增加了46种,且多次监测到世界极危鸟种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沿岸滩涂底栖生物种类由2017年之前的66种增加至153种,入海口处还发现了中华鲎、绿海龟等海洋珍稀动物。
“5年来,北海市积极开展海洋保护区和生态整治修复项目建设,修复岸线47.65公里。如今,全市共新增红树林74.78公顷、修复红树林267.57公顷,截至2021年底北海市红树林面积居全区首位。”北海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宋毅说。
贝雕、南珠和海洋产业
清晨,寂静的海滩上,贝雕大师林雄借着码头的微弱灯光,要赶在涨潮前找到一种专属于这片海域的贝壳。数十天后,这些顶着晨雾拾来的贝壳将经由他之手,完成一场艺术重生。目前,北海从事贝雕生产和制作的公司、作坊、工作室已有约20家,从业者上千人。
和贝雕一样,南珠产业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北海市把振兴南珠产业作为打造向海经济的重要抓手,成立北海市振兴南珠产业领导小组,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努力把南珠产业打造成为最具北海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优势产业。
短短3年时间,北海市南珠产业实现恢复性发展。2016年北海只有1户养殖户插核养殖,面积50亩、产量十几斤珍珠。到2020年6月,养殖企业增加到23家,养殖面积5000亩、完成插核贝1514.988万贝、全年南珠产量1014公斤。
海洋带来了一方美,也养育了一方人。依托海洋,北海产业发展逐渐形成了项目多、投资大、业态新、速度快、后劲足的态势,呈现出勃勃生机。
利用自治区出台支持北海市建设国际滨海旅游度假胜地、发展邮轮产业等政策,北海正在加快成为富有文化底蕴的滨海旅游度假胜地。去年,北海市新增国家4A级景区5个,海丝首港为游客提供全景交互沉浸式演艺特色体验,北海银基水世界、高德古镇等成为旅游新亮点,侨港小镇、合浦月饼小镇等特色景点精彩纷呈。洲际、万豪、喜来登等国际一线品牌酒店即将建成运营。去年北海市全年接待国内游客5124万人次、增长24%,实现旅游消费667亿元、增长29%。
与此同时,北海市立足自身原有的产业发展基础及港口资源优势,在全区率先绘制八大“产业树”全景图,组织专业招商团队按图索骥、精准招商,向海产业大树枝繁叶茂。
5年间北海已由三大主导产业发展成由绿色化工、电子信息、高端玻璃及光伏材料、新材料及高端设备制造、高端造纸、能源六大产业为主导的向海工业体系。“2021年六大主导产业合计完成产值同比增长29.2%,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81.7%,拉动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24.2个百分点的增长。”北海市工信局局长梁振威说。
“‘十四五’期间,北海将加快建设海洋牧场,拓展生态养殖、深海养殖、远海捕捞,创新发展南珠产业;加快发展六大主导产业,建成北部湾经济区的重要工业基地;继续做大做强高端服务业,推动新经济新业态发展。”北海市委书记蔡锦军说。
科技兴海的实力支撑
海洋保护与开发利用,离不开科技。北海海洋产业科技园区,是北海市为研究海洋科技,发展向海经济而打造的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
当记者到达北海海洋产业科技园区时,只见清晨阳光下的竹林海边,一条沥青大道笔直宽阔,在一片草木葱郁、鹭鸟成群的湿地长廊边上,一幢幢楼宇错落有致,一座座工地塔吊林立。
过去五年,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落户北海,北海海洋产业科技园区获批为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清华大学海洋技术中心、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等国内知名的涉海科研机构入驻北海,广西一半以上的涉海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汇聚北海,成立北海向海经济研究院,京东云(北海)向海智库研究院如期完成。海洋产业科技园区入选全区首个“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级园区和孵化器数量全区第二,聚集了专业技术人才6.3万多名。
据了解,亿库海洋硅藻新材料项目、中交航信新能源船制造项目、智慧声谷产业园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将于今年上半年进驻标准厂房进行规模化生产。同时储备洽谈了川桂向海经济智能产业港项目、生物基石墨烯产业化项目、智能水下机器人制造项目等一批招商项目,计划投资约486.6亿元。
“‘十四五’期间,北海海洋产业科技园区将科学编制北海特色向海经济产业链全景图,构建十条海洋经济产业链,力争把北海海洋产业科技园区打造为产城融合的千亿元产业园区,同时也是宜业宜居、生态优美的现代化海洋新城。”北海海洋产业科技园区管委会主任廖克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