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良生态赋能 贵州绿色林地变身“金色宝地”
发布时间:2021-12-27 07:42:30  来源:贵州日报  作者:尚宇杰  点击:9956次

端稳端好绿水青山这个“金饭碗”,让绿水青山永续增值,就是要尽最大可能维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精细平衡,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

截至2020年底,贵州森林覆盖率达到61.51%,森林面积是耕地面积的两倍以上。今年7月,贵州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贵州林下经济实现从地方探索到省级统筹、从松散无序到规范有序、从追求短期效益到谋划长远发展的根本转变。

在贵州,绿色林地正变为“金色宝地”。据统计,贵州林下经济利用面积从2018年的1814万亩增长到2020年的2203万亩,林下经济产值从2018年的161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400亿元,累计带动了285万名农户增收。

激发林地潜能打造“绿色银行”

步入纳雍县化作林场,满山苍翠。树上栽种的铁皮石斛一圈圈绕着树干,惹人眼球;林下栽种着红托竹荪、黄精、黑木耳等,长势喜人;三五成群的工人穿梭其间,忙得不亦乐乎。

“拥有8万余亩林地的化作林场,在以前,只能依靠育苗和计划采伐林木维持发展,良好的资源禀赋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化作林场场长田庆刚介绍。

“后来我们结合林场实际,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让林业和林下产业充分融合。”纳雍县林下经济办公室副主任陈刚说,目前纳雍已规划出4万亩林地发展林药、林菌、林禽、林旅等林下经济产业,覆盖当地群众500余户,真正让青山变“金山”。

化作林场的转型之路,是毕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一个缩影。如今,毕节逐步建立起以特色经果林、森林旅游、林下经济为支撑体系的林业生态产业良性发展格局,有效推动绿色产业向前发展。

在贵州,各地因地制宜选择林下经济发展主导产业,构建起林下种植业、林下养殖业、林下产品采集业、森林生态旅游康养业等四大业态。2020年,全省林下经济利用面积2203万亩,产值400亿元。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省累计建成千亩以上林下种养基地321个,开发利用林地面积增加到2459.5万亩,上半年实现产值295.7亿元。

市场技术赋能释放生态红利

“竹笋出土后生长速度非常快,采收晚1个小时还是早1个小时,都影响着笋子的品相和口感。”在赤水市宝源乡联华村箐竹笋用林示范基地,联华村竹农陈武应说,竹笋最重要就是一个“鲜”字,当天采收的上千斤毛壳笋,当晚就会用冷链物流车运送到重庆市销售。

赤水市竹资源丰富,是中国“十大竹乡”之一。目前,赤水竹林面积达132.8万亩,其中楠竹、方竹等笋用林面积达56万亩。

走进赤水市天台镇红赤水集团工旅一体化产业园,8条智能化流水生产线正开足马力赶制各种笋类产品订单。“为满足多元市场需求,公司创新研发竹笋加工工艺,通过生物复绿技术生产出来清水笋,最大程度保留了鲜笋色泽、脆度,深受市场欢迎,每天要生产20多吨竹笋制品。”红赤水集团相关负责人李德刚说。

目前,赤水箐竹笋、冬笋、春笋等各类竹笋已入驻沃尔玛、家乐福等国内外著名大型商超,同时还入驻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线上销售平台,形成线上线下同步发展的销售网络。

“贵字号”林特产品风行天下

今年11月,第14届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以下简称“森博会”)在义乌国际博览中心举办,期间,30余家省外企业与贵州达成合作意向,皂角、花椒等贵州林产品销量达6.5万斤。

近年来,贵州特色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快速发展,“贵字号”林特产品风行天下,正在成为行业内的翘楚。

通过参加森博会展销活动,位于都匀市的贵州马郎圣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浙江、广东等地消费市场采购商达成深度合作意向,这为公司负责人李建峰增添了不少信心。

“品牌打造要走‘个性化’之路。我作为一个返乡创业的农民,就是要利用我们贵州大山里最独特最生态的宝贵资源,走出一条生态产品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路子。”李建峰说。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贵州依托优良生态促进林下经济发展,用生态产品的价值跃升,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有效转化。满目苍翠的黔贵大地,正在书写“青山变金山”的传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尚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