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队”“地方队”联手 斧头湖水质提档升级
发布时间:2021-10-09 01:11:45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熊争妍 李旦  点击:3047次

“国家队”“地方队”联手 斧头湖水质提档升级
2020年,斧头湖咸宁湖心点位水质3年来首次达到Ⅲ类,今年1-8月水质保持良好

res01_attpic_brief.jpg

图为咸宁驻点组在斧头湖开展水样和沉积物采样。咸宁驻点组供图

◆熊争妍 李旦

斧头湖是湖北省第四大湖泊、咸宁市第一大湖泊,水域面积126平方千米。斧头湖咸宁湖心水质一度不达标,成为“十三五”咸宁市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点任务。

2019年3月,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咸宁市驻点组(以下简称咸宁驻点组)“送智到市”,围绕咸宁市重点关注的斧头湖水质改善问题,提供定制化科技服务,开展斧头湖入河(湖)排污口查、测、溯并提出整治方案,帮助咸宁市精准解决斧头湖流域水环境问题。与此同时,咸宁市高度重视斧头湖入河(湖)排污口排查工作,采取一系列水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数据显示,2020年,斧头湖咸宁湖心点位水质较2018年、2019年的Ⅳ类水质明显改善,达到Ⅲ类。今年1-8月,斧头湖咸宁湖心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

“每个口子怎么治,我们都建了档案”

“原来这个口子排出的水量很大,流的水是酱油色,臭得很,每次路过衣服都会留下味道。”居住在金桂西桥附近小区的刘爹爹是一位老咸宁人,提起这些不免皱起眉头。

金桂西桥排污口曾经汇集金桂路方向、盘泗洲方向的生活污水,是咸宁淦河城区段16个直排淦河的排污口之一,而淦河是斧头湖的一级支流。

“老城区管网建设不完善,承载能力有限。”咸宁市生态环境局水科负责人朱燕说,在斧头湖流域入河(湖)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中,金桂西桥排污口被彻底封堵,其内部管网改造连接至市政管网,污水不再直排淦河,而是被送到污水处理厂。

金桂西桥排污口整治完成后,相关部门还进行了边坡治理,在两岸种植花草,打造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色。“现在好了,每天傍晚都会有许多人来桥边散步。”刘爹爹笑着说。

在咸宁驻点组帮扶指导下,咸宁市制定了《斧头湖流域入河(湖)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方案》,通过无人机遥测排查、卫星遥感图片解译、人工实地踏勘排查、网格化采样监测分析等方法,组织相关人员对斧头湖(咸宁)流域涉及斧头湖和11条河流的污染源进行排查、监测、溯源,共排查入湖(河)排污口459个,其中直接入湖排污口21个、入河排污口438个。此外,咸宁市编制了斧头湖流域排污口排查技术报告,建立“一口一档”,并制定完成问题排污口整治“一口一策”。

咸宁市在湖北省率先完成重点流域排污口排查工作,相关工作经验被湖北省生态环境厅作为先进经验在全省推广。

“每个口子有什么问题、怎么整治,我们都建了档案。”2020年10月,咸宁市对重点排污口整治任务进行了交办,压实相关部门责任。目前,全市淦河城区段16个直排淦河排污口已全部完成整改。

咸宁市生态环境局将对斧头湖流域入河(湖)问题排污口开展监督性监测,实施问题排污口整治销号制度,整治完成一个、销号一个。

对陆水、金水进行水生态完整性评价,为保护长江积累经验

“陆水河流域和斧头湖流域是咸宁境内两个流入长江的重点水域,而斧头湖通过金水河与长江相通。”朱燕介绍,除了开展斧头湖流域排污口排查整治,咸宁驻点组还对陆水、金水进行水生态完整性评价。

以陆水、金水流域作为示范河流,咸宁驻点组推广应用水专项“松花江水生态完整性评价”的课题成果,在陆水、金水分别设置12个、6个采样点位,于2020年5月和11月进行了两期水质检测、生境调查和水生生物调查。驻点组在松花江流域水生态完整性评价体系基础上,构建涵盖物理、化学、生物指标的评价体系,进行水生态完整性评价。

据了解,在长江典型小流域开展水生态完整性评价,在推广水专项研究成果的同时,可为长江流域水生态完整性评价积累经验,为咸宁市陆水、金水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支撑。

“我们连续3年以市政府办公室的名义印发斧头湖治理实施方案,高规格推进整治工作。”朱燕表示,方案明确了问题清单、措施清单、责任清单和整改时限清单,定期对整治进展情况进行通报、考核。涉湖区域各级党委、政府和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高度重视,全市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陆水河流域和斧头湖流域相继被纳入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倒逼沿湖区、县持续加大湖泊保护和监管力度。2019年6月以来,斧头湖沿湖区、县因部分考核点位水质改善,获取生态补偿资金411.3万元;因部分考核点位水质不达标,上缴财政资金462.5万元。

咸宁市扎实推进流域截污工程和生态修复治理工程。投资8000万元的斧头湖、西凉湖“两湖”连通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工程通过湖水调度,增加河湖水交换,改善湖泊周边水生态,提升斧头湖自净能力。

“科研成果不能‘锁在抽屉里’,得‘好用’‘管用’”

“登录这个平台,可以查询斧头湖流域所有排污口的情况。点开某个排污口,就能看到它的经纬度、水量、水质等信息。”咸宁市驻点组的工作人员介绍。

记者了解到,在前期排查、监测、溯源的基础上,咸宁市建立了从“源”到“口”的排放关系,以大量信息数据为基础,咸宁驻点组委托第三方公司开发斧头湖流域排污口(源)信息管理系统。

这一平台具备排污口可视化和信息查询、污染源可视化和信息查询、主要污染源排污管线可视化及信息查询、排口综合整治方案查询等功能。项目成果的可视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是生态环境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有力证明。

此外,驻点成果被收入《咸宁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咸宁市高度重视《规划》及其专项编制工作,委托咸宁驻点组作为技术支撑。

在咸宁市生态环境局的组织下,驻点组广泛展开调研和讨论,衔接国家、湖北省和咸宁市相关规划,把“咸宁市生态环境问题解析报告”“咸宁市生态环境问题综合解决方案”“陆水和金水水生态完整性评价”等驻点研究成果应用于《规划》,促进成果落地应用。

“科研成果不能‘锁在抽屉里’,还是得‘好用’‘管用’才行。”朱燕说,通过向咸宁驻点组“求医问药”,推动了咸宁市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今后我们将继续‘照方抓药’‘猛药去疴’,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